有客携我青丝壶,半侧儒冠说宦途。
泗上风云犹圣祖,江南桑柘数平湖。
歌讴一国谁能借,美剌邻疆亦岂徒。
两点传星明出宰,君王连夜梦双凫。

【注释】

某平湖诗应索:我写的一首《咏平湖》诗,想请某人作答。青丝壶:青色的酒壶。半侧儒冠说宦途:指自己半边戴儒冠,一半是官场生涯。泗上风云犹圣祖:泗州一带,风云变幻如同圣祖当年。江南桑柘数平湖:江南的桑树和柘树很多,而平湖是其中之一。两点传星明出宰:天上的两颗星星,照亮了要出外做官的地方。两点传星,古人以星为信使。出宰,出任地方官。君王连夜梦双凫:君王半夜里梦见两只大雁飞去。双凫,指两只大雁,比喻帝王。

【赏析】

这是一首应酬诗,写诗人应人索诗,即席赋《咏平湖》,并寄寓着对君王的祝愿。

起句开门见山,点出“我”与友人的关系:“有客携我青丝壶”,有位客人带着我的青丝酒壶。这句中,“我”与朋友之间有着一种深厚的友谊。

颔联承上而来,写友人邀“我”同赴宴席,畅饮美酒,共叙友情,并进一步抒写作者仕途得意、出仕有望的喜悦心情。

颈联“泗上风云犹圣祖,江南桑柘数平湖”。两句诗中,“泗上风云犹圣祖”,用典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刘邦曾于沛县泗上亭长(亭长,秦时掌管十里一亭的人),因避雨而得天下。此处用典,意在说明刘邦之所以取得天下,是由于泗水之畔风云际会,得到众多英豪的支持。“江南桑柘数平湖”,这里化用刘禹锡《浪淘沙》词句:“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意思是说,不要相信谗言像波浪一样深沉,也不要以为被贬谪之人就会一直沉沦。经过千辛万苦的磨炼,才能显露真正的金子。这几句诗中,“泗上风云犹圣祖”、“江南桑柘数平湖”两句,都是作者自勉的话,也是他自谦的话。因为“我”出身于小地主家庭,没有多少政治资本。但是“我”并不因此而灰心丧气,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来对待人生。

最后两句“歌讴一国谁能借,美剌邻疆亦岂徒”,“歌讴一国谁能借”,是说:在我这个小小的国家里,谁能够唱起高亢激越的歌曲来歌颂呢?这里的“讴歌”,是指歌唱,也就是诗歌。这句话是说,在这个小国家里,没有人能够写出好的诗歌来歌颂“我”这个朝廷。“美剌邻疆亦岂徒”,意思是说:我在邻国的疆界上,也一定会进行美刺(指讽刺、抨击)活动。这两句诗中,前一句“歌讴一国谁能借”,是对前面两句的补充。诗人虽然觉得自己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但仍然要为自己鼓劲,为自己壮胆。后一句“美剌邻疆亦岂徒”,则是对自己今后活动的展望。诗人虽然觉得自己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但他仍然要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政治生活中去,去为百姓做贡献。

这首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总纲,也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两点传星明出宰,君王连夜梦双凫”,意思是说:天上的那两颗星星照耀着要去上任的地方。君王连夜梦见双凫(指两只大雁),表示君王希望臣子早日升迁。这两句诗中,“两点传星”和“君王连夜梦双凫”都是用典。其中“两点传星”出自晋代傅咸《夜坐听宫漏》诗:“一点残灯耿不明,漏将三寸点滴声。荧荧不灭疑流星,阴阳结恨两不见。”诗人借用这一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于君王的忠心耿耿,以及对于即将到来的政治生活的期待。“君王连夜梦双凫”则引自汉代贾谊《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天资惠文皇帝以至孝武皇帝,皆以明道德造功,动静应天,末命宣曲侯霍去病反自令居始,然后封泰山,而告祠常山……及至孝武皇帝,获神宝于太室之后庭之中……乘六蛟駃于潜大泽,射猛虎,拉熊罴……”诗人借用这一典故,来表明自己对于未来政治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