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裹金疮碎朔风,军中吮卒有吴公。
更教厮养眠营灶,自向霜槽喂铁骢。
【释义】
金疮裹着的旗幡,在朔风中破裂。军中吮吸士卒的血汗,有吴公的恩情。更教厮养眠营灶,自向霜槽喂铁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送浑将军出师征西蕃》。诗的前两句写浑将军出征前的情形:旗上裹着的金疮碎裂了,朔风吹拂着他;军中士卒吮吸着他的血汗。这两句话,既写浑将军身经百战,又写将士们对将军的一片忠心。后两句写浑将军出征后的情形:他仍像以前一样,在霜冻的槽边喂他的坐骑“铁骢”。
这首诗是岑参在唐玄宗天宝末年(755)任北庭都护府司马时写的。当时吐蕃多次进犯唐军,岑参奉命出师征讨,但被调回长安。这首诗就是岑参在长安写的,送给远行的浑将军的。
全诗用词精练,语言质朴自然;叙事简洁,却能写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形象,突出人物个性。
诗中“军中吮卒”指浑将军率领的精锐军队,“吴公”即吴镇,当时为河西节度使。据史记载,浑将军曾率部在石堡城大破吐蕃,因而受到皇帝褒奖。
第一句“旗裹金疮碎朔风”,写浑将军出征时的情景。“旗裹金疮”,写浑将军的军装,金疮即金疮,指受伤的将士。“金疮裹旗”,写将士们身上带伤还披甲上阵。“旗裹”,指军旗下挂的旗帜。“裹”字,既写旗帜上的血痕,也写战士身上的伤痕。“碎”,是说旗上带的血痕在风中飘散,使旗子破损。“朔风”,即北风,这里指西北风。“旗裹金疮碎朔风”,既写战场上的激烈战斗,又写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第二句“军中吮卒有吴公”,写浑将军与军士之间的亲密关系。这里的“吮”是指喝士兵的血,以表示对士兵的爱戴和关心;“吴公”即吴镇,当时为河西节度使。据史记载,浑将军曾率部在石堡城大破吐蕃,因而受到皇帝褒奖。
第三句“更教厮养眠营灶”,是说浑将军对部下的关怀。“厮养”,指奴仆、仆人。“眠营灶”,即睡在营火旁取暖。这句诗写浑将军对部下的关怀和体贴。他不仅关心部下的生活,而且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
最后一句“自向霜槽喂铁骢”,是说浑将军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这里的“霜槽”,指马槽里盛的是冰水或雪水。“铁骢”,指骏马。这句诗写浑将军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他不仅要带领部队打仗,还要照顾好自己的马,让马吃饱、吃好。
这首诗通过对浑将军的形象描写,歌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对人民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