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进不得武英收,为抹勾漏绛钓裘。
若使今朝逢沈四,真成伯乐哭骅骝。

【注释】

嘉则、拟红:指女子。四貌:指四个美丽的容颜。春郊走马:指在春天的郊野上纵马疾驰。武英:指武英殿,唐玄宗曾在这里召见画家李思训,让他绘制了《明皇杂录图》等画卷。勾漏绛钓裘:指道士的道袍。勾漏山是传说中仙人所居的地方,道家传说中有穿绛红色道袍的人,这里借以形容道士。沈四:指沈万三。骅骝(hú liú):骏马名。伯乐:古代善相马者,相传他善于识别千里马之良驽。

【赏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拟红衫”和“绛钓裘”这两种人与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和识才者的不识才的感慨。

首句写佳人之美丽:“戴进不得武英收,为抹勾漏绛钓裘。”意思是说,戴进这样的画家不能在武英殿得到皇帝的宠幸,因为他只是涂抹着勾漏山上的丹青,穿着绛色的道袍。这两句是总领全诗,为下两句作铺垫。

次句承上启下,写佳人在郊外骑马时的美丽情景:“若使今朝逢沈四,真成伯乐哭骅骝。”意思是说,假如她今天遇到沈万三,那就会像伯乐一样痛哭失马的千里马了。这句既照应了上句的“武英”二字,又引出了下句的“沈四”,同时点出了下文的“骥”。

末句紧承第三句而来,写伯乐痛失千里马的情景:“若使今朝逢沈四,真成伯乐哭骅骝。”意思是说,如果今天能遇到沈万三这样的人,那么他一定会像伯乐一样痛哭失马的千里马了。这句既是对上句的具体化,又是对全诗的总结。

全诗构思精巧,用比喻手法将佳人比作了骏马,将伯乐比作了知音者,通过“武英”与“勾漏”、“画师”与“知音”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知音难遇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