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瞳穿脑过,对面两菱花。
琥珀钻松窍,琉璃钉扇纱。
隔颠孤碧炯,横准一梁加。
饮啄千峰物,雌雄万树家。
回头忽不见,交睫梦成赊。
摩荡晶初日,玲珑射落霞。
照拳明蕨脑,夹喙影姜芽。
恋月眶寒晕,啼烟泪涩沙。
端州鸲鹆研,蛮郡石榴砂。
睥睨雄生怒,迷离媚作邪。
倾城秋水顾,阿堵虎头夸。
认客休青白,韬光混瑾瑕。
如怜蔡家女,分镜葬琵琶。

这首诗的内容涉及对鹦鹉的描绘,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后闻鹦鹉眼系直度两眶人可洞视”
    译文:”听说这只鹦鹉眼睛是笔直的,能够穿过眼眶让人看到它的瞳孔。”
    注释:这里的“直”可能是指眼睛的形状,或者是比喻为直率、直接的意思。而“两眶人可洞视”则形象地描述了鹦鹉的眼睛非常明亮,能够穿透人的眼睛,让看到的人仿佛看到了它的眼睛。

  2. “双瞳穿脑过,对面两菱花”
    译文:”双眼穿透脑部,就像两颗菱形的花一样。”
    注释:这两句诗描绘了鹦鹉眼睛的美丽和独特性,用“菱形的花”来形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鹦鹉眼睛的美丽。

  3. “琥珀钻松窍,琉璃钉扇纱”
    译文:”琥珀般的眼睛像钻石般钻入松树的孔中,琉璃般镶嵌在扇子的纱上。”
    注释:“琥珀”和“琉璃”在这里都是用来形容眼睛的颜色或材质,通过比喻,使读者更加形象地感受到鹦鹉眼睛的美丽。

  4. “隔颠孤碧炯,横准一梁加”
    译文:”从高处看时,它的双眼像是碧绿的宝石,横放在横梁上。”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鹦鹉的眼睛在不同角度下呈现出的不同美丽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

  5. “饮啄千峰物,雌雄万树家”
    译文:”它觅食的地方遍布山峦,繁衍后代的地方如同万树之家。”
    注释:这里描述了鹦鹉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范围广阔,也体现了它们的生存能力很强。

  6. “回头忽不见,交睫梦成赊”
    译文:”突然回头望去,却再也找不到它的身影,连梦境都变得遥远。”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失去某物或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消逝。

  7. “摩荡晶初日,玲珑射落霞”
    译文:”当第一缕阳光照耀下来,它的眼睛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犹如珍珠般璀璨。”
    注释:这句话通过“摩荡”、“玲珑”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鹦鹉眼睛在阳光下的闪耀,给人一种美丽而动人的感觉。

  8. “照拳明蕨脑,夹喙影姜芽”
    译文:”它的双眼反射出光线,清晰可见蕨类植物的大脑,还有它那锐利的喙的影子映在姜芽上。”
    注释: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将鹦鹉的眼睛比作“蕨脑”和“姜芽”,形象地描绘出鹦鹉眼睛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9. “恋月眶寒晕,啼烟泪涩沙”
    译文:”月光洒在它的眼睛上,形成了寒晕,它的鸣叫声在烟雾中显得有些涩涩的,仿佛是泪滴落在沙滩上。”
    注释:这句话通过对月光、雾气和泪水的描绘,传达出了一种凄美而哀愁的情感氛围。

  10. “端州鸲鹆研,蛮郡石榴砂”
    译文:这些珍贵的端州鸲鹆眼和蛮族地区产的石榴砂,都是用来研磨制作砚台的优质材料。
    注释:这是对砚台制作的工艺进行了一番描述,同时暗示了砚台的价值和珍贵。

  11. “睥睨雄生怒,迷离媚作邪”
    译文:这只鹦鹉的眼神充满了自信与威严,但同时也带有一丝妩媚和诱惑。
    注释:这句话描绘了鹦鹉眼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和情感,既展现了其自信的一面,也揭示了其迷人之处。

  12. “倾城秋水顾,阿堵虎头夸”
    译文:整个城市的人都因它的美丽而倾倒,甚至连老虎都会羡慕地夸奖它。
    注释:这句话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鹦鹉的美丽和影响力,使得人们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喜爱和敬仰。

  13. “认客休青白,韬光混瑾瑕”
    译文:认出你时请不要使用青色或白色,因为那会掩盖你的光辉。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主人对鹦鹉的重视和珍视。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分炫耀自己的才华和成就,以免被人嫉妒或误解。

  14. “如怜蔡家女,分镜葬琵琶”
    译文:如果你能可怜我这样的鸟儿,就请给我一个镜子让我安息吧。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鹦鹉对生命的渴望和对归宿的向往。最后以“分镜葬琵琶”收尾,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赏析:整首诗以鹦鹉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比喻,展现了鹦鹉的美丽、智慧和独特性。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诗意和画面感。同时,通过对鹦鹉生活习性的描述,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