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自生幻,海若安措手。
惊雷砑雪狮,万首敢先后。
山窥本避濡,俄惊足下吼。
老壁拍波尘,千仞落衣袖。
望穷不见外,潋滟明灭久。
人天俨未消,劫火烧宇宙。
往昔每一凭,恐怖经句昼。
那知迫视怪,其怖应不朽。
岂惟我恐怖,天地亦应有。
景往目既迁,恐怖亦却走。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党山观看潮水的情景,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作者内心的恐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十八日再观潮于党山:十八日,又一个日子,作者再次前往党山观赏壮观的潮水。

秋水自生幻,海若安措手:秋天的水波似乎充满了神秘和幻象,大海之神(海若)对此感到手足无措。这里的“海若”指代大海之神,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神秘。

惊雷砑雪狮,万首敢先后:震耳欲聋的雷声如同锋利的刀锋,将雪狮子吓得颤抖不已,成千上万的动物纷纷躲避。这里的“惊雷”“雪狮”和“动物”都是自然界的元素,通过比喻表达了自然的威力。

山窥本避濡,俄惊足下吼:从山上望去原本是为了避开潮湿的地面,但突然间听到了脚下的巨响,原来是潮水的涌起。这里的“窥本避濡”和“足下吼”都是描述作者在观察和感受自然时的心理和行动。

老壁拍波尘,千仞落衣袖:古老的墙壁被波涛拍打,仿佛在跳舞;而千仞高的山峰也仿佛要落下衣袖一般。这里的“老壁”“波尘”和“千仞”都是形容自然景观的宏大和壮丽。

望穷不见外,潋滟明灭久:放眼望去,视野已经达到了极点,但仍然看不到尽头;海面上的波光粼粼,时而明亮时而消失。这里的“望穷不见外”和“潋滟明灭久”都是描绘作者在观潮时的感受和体验。

人天俨未消,劫火烧宇宙:人类和大自然都在这场灾难中受到了影响,整个世界仿佛都在燃烧。这里的“人天俨未消”和“劫火烧宇宙”都是形容自然灾害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

往昔每一凭,恐怖经句昼:回想起过去每一次的经历,都让人感到害怕;白天的时候,这种恐惧感尤为强烈。这里的“每一凭”和“恐怖经句昼”都是形容作者在观潮时的心理和情绪。

那知迫视怪,其怖应不朽:然而,当我们直面这些可怕的景象时,才会意识到它们的恐怖是永世难忘的。这里的“迫视怪”和“其怖应不朽”都是形容作者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心理和感受。

岂惟我恐怖,天地亦应有:不仅是人类会感到恐怖,天地间也有相应的回应。这里的“岂惟我恐怖”和“天地亦应有”都是表达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景往目既迁,恐怖亦却走:随着时间推移,景色也在变化;而恐怖也随风飘散了。这里的“景往目既迁”和“恐怖亦却走”都是形容作者在观潮时的感受和体验。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党山观潮的场景进行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景物、声音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通过对比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一种哲学思考,即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