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菊花下,相映菩提光。
试问少林壁,穿云几许长。
指月莫盻手,掷拂闲挂墙。
睡鼾微作吼,狮子一时降。

空上人常住少林索作于菊下,

相逢菊花下,相映菩提光。

译文:
空上人常常居住在少林寺里,他的作品是在菊花下创作的。
我们在这里相遇,在菊花的照耀下,相互映照着佛的智慧之光。

空上人指名索要于寺中创作的诗作,于是作者将作品赠予了空上人。

相逢菊花下,相映菩提光。
相逢:与某人相遇,此处指作者与空上人的相遇。
菊花下:指的是与空上人相遇的地方,即寺庙中的花园。
菩提光:佛教中的菩提心是指智慧和觉悟,这里的“光”指的是这种智慧的光芒。

试问少林壁,穿云几许长。
试问:试探、询问的意思。
少林壁:少林寺的墙壁。
穿云:穿越云端,形容距离之远。

指月莫盻手,掷拂闲挂墙。
指月:用手指指向月亮。
莫盻手:不要用手去触碰。
掷拂:投掷拂尘的动作,这里指用拂尘轻轻拂拭。
闲挂墙:把拂尘挂在墙上。

睡鼾微作吼,狮子一时降。
睡鼾:打鼾的声音。
微作吼:声音微小地发出吼声。
狮子一时降:比喻人或动物突然变得安静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僧人和诗人相遇情景的诗歌。诗歌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僧人和诗人在寺庙中相遇的情景。首句“空上人常住少林索作于菊下”,表明了空上人经常居住在少林寺中,并在那里创作诗歌。接着,诗人表达了与空上人的相遇,以及他们相互映照的菩提光。然后,诗人询问空上人的诗作,并得到了回应。在第二句中,诗人描述了与空上人相遇的地方——寺庙中的花园。在第三句中,诗人提到了他们互相交流的场景——通过手指指向月亮,不要用手触碰它,然后用拂尘轻轻拂拭。最后一句“睡鼾微作吼,狮子一时降”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交谈时的情景,就像狮子突然变得安静下来一样。整首诗歌通过对场景的描述和对话的方式展现了诗人与空上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