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叔邵武公,当年与我翁。
双陪闽蜀守,竹马走儿童。
归来知几日,相继归窀穸。
黄泥闭雪髭,欲会那可得。
叔家城北居,高栋亦雕题。
邀宾夕驻马,为母日烹鸡。
一朝桑海换,不能保子孙。
负薪冢上道,养鸭水边村。
我今六十五,仍高破角巾。
年年上爷冢,每每到孙家。
孙家留我坐,孙妇办汤茶。
以我上冢牲,啖孙且满引。
绕篱黄蝶飞,抽篱高碧笋。
起视檐西东,分檐住蜜蜂。
问蜂窠几许,四十还有馀。
窠窠如不败,胜我十亩租。
【注释】1. 吾叔邵武公:我的父亲。2. 当年与我翁:当年指作者父亲在世时。3. 双陪:双双陪伴。4. 闽蜀:今福建和四川一带。5. 竹马:儿童游戏用具,用竹子编成,形似马,上面有绳结便于骑坐。6. 黄泥:坟墓上覆盖的泥土。7. 那可得:那能实现。8. 桑海:春秋时吴国曾以“吴”国为“东越”,越王勾践灭吴后,吴王夫差迁都于“州来”(今江苏苏州),后人称其地为“桑海”。9. 不能保:保不了。10. 负薪:背负柴草。11. 水边村:靠近水源的地方。12. 高破角巾:头戴高高的方巾。13. 年年上爷冢:每年去父亲的墓地祭拜。14. 每每到孙家:经常去儿子家。15. 留我坐:让我留下来坐一会儿。16. 办汤茶:准备茶水。17. 牲:祭祀用的牲畜。18. 啜(chuò)饮:品尝。19. 绕篱黄蝶飞:在篱笆周围飞舞的黄色蝴蝶。20. 抽篱高碧笋:从篱笆间抽出嫩绿的竹笋。21. 檐西东:屋檐下东西两边。22. 分檐住蜜蜂:屋檐下蜜蜂分成两行居住。23. 问蜂窠几许:询问这些蜂巢有多少。24. 胜我十亩租:比我的田租还多。
【赏析】
此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写诗人与儿时的玩伴重聚,回忆童年往事,抒发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情味。
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儿时的玩伴重聚,回忆起童年往事。第三句写儿时玩伴陪伴自己一同前往墓地。第四句写回家后,儿时玩伴也回到家中,一起烹煮鸡肉。第五句写儿时玩伴的父亲去世后,自己深感忧虑,担心子孙难以保全。第六句写儿时玩伴的母亲去世后,自己深感痛心,担心子孙难以保全。第七、八句描绘儿时玩伴在墓地扫雪的情景,以及儿时玩伴家的庭院环境。第九句通过儿时玩伴的话语,暗示儿时玩伴的父亲已经去世。第十、十一、十二三句写儿时玩伴在墓地扫雪时,将扫下的雪放在家中喂养鸭子。第十二句写儿时玩伴的家在农村,房屋结构高大。第十三句写儿时玩伴邀请诗人晚上到他家做客,为他母亲烹煮鸡肉,以示感谢。第十四句写儿时玩伴的母亲去世后,自己深感悲痛,担心子孙难以保全。第十五、十六句写儿时玩伴在墓地扫雪时,将自己养的鸭子赶到邻居家。第十七句通过儿时玩伴的话语,暗示儿时玩伴的父亲已经去世。第十八、十九句写儿时玩伴在墓地扫雪时,将扫下的雪堆放在家中。第二十、二十一句通过儿时玩伴的话语,暗示儿时玩伴的父亲已经去世。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句写儿时玩伴在家中等待诗人到来。第二十三句描写儿时玩伴在家中等待诗人的到来,他为诗人准备了茶水。第二十五、二十六句写儿时玩伴在家中迎接诗人的到来,他为诗人准备了酒菜,并让诗人品尝。第二十七句描写儿时玩伴在家中迎接诗人的到来,他从篱笆间抽出嫩绿的竹笋,让诗人品尝。第二十八、二十九两句写儿时玩伴在家中迎接诗人的到来,他询问这些竹笋的数量,是否足够供客人食用。第三十、三十一句写儿时玩伴在家中迎接诗人的到来,他告诉诗人这些竹笋数量足够供应客人食用。第三十一、三十二两句写儿时玩伴在家中迎接诗人的到来,他告诉诗人这些竹笋数量足以供自己食用,甚至比自己的田租还要多。
这首诗通过对儿时玩伴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