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宫夜落胭脂臂,玉阶草色蜻蜓醉。
花气随风出御墙,无人知道杨妃睡。
皂纱帐底绛罗委,一团红玉沉秋水。
画里犹能动世人,何怪当年走天子。
欲呼与语不得起,走向西屏打鹦鹉。
为问华清日影斜,梦里曾飞何处雨?
杨妃春睡图
诗原文
守宫夜落胭脂臂,玉阶草色蜻蜓醉。
花气随风出御墙,无人知道杨妃睡。
皂纱帐底绛罗委,一团红玉沉秋水。
画里犹能动世人,何怪当年走天子。
欲呼与语不得起,走向西屏打鹦鹉。
为问华清日影斜,梦里曾飞何处雨?
译文
守宫在夜间落下它的胭脂手臂,在玉阶上草丛中飞舞着蜻蜓,仿佛沉醉其中。花香随着风飘出御花园的围墙,却没有人知道杨妃正静静沉睡。在黑色的纱帐下,红色的锦缎随意铺开,像一团燃烧的红玉静静躺在清澈的水面上。这幅画作依然能够感动世人,难怪当年的唐玄宗会迷恋于她。想要呼唤与杨妃说话,却发现她已无法起身,只能走向西边的屏风去召唤一只鹦鹉。询问华清池中的日影是否已经倾斜,梦中她曾经飞翔过哪里的风雨?
注释
杨妃:指杨玉环,唐代著名的美女,以美貌著称。 “春睡图”指的是描绘杨贵妃春天午休时的场景。
“炎精”:古代用五行来象征朝代更替,汉朝因为火德而被视为炎精。 “万乘”:指天子有万辆兵车,是尊贵的象征。* “昭阳”:汉成帝时期的皇宫名,赵飞燕是其皇后。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杨贵妃的美貌和她的生活状态。诗中的“守宫”、“蜻蜓”等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反映了诗人对杨贵妃的深情厚意。此外,诗中通过对比和反问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杨贵妃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出自明代诗人徐渭之手。当时正值明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常常借古讽今,抒发自己的感慨。徐渭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杨妃春睡图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历史人物杨贵妃的怀念之情。通过对杨贵妃的描述和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历史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名家点评
*徐渭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作品多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的《杨妃春睡图》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此诗不仅展示了徐渭的文学才华,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宫廷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