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违朝谒,云林久卧疴。
阶寒鸣蟪蝈,庭古荫藤萝。
束带知围减,观书厌帙多。
无人来问疾,独坐似维摩。
寓城西寺中杂言五首
第一首
金马违朝谒,云林久卧疴。
阶寒鸣蟪蝈,庭古荫藤萝。
注释:我拒绝去朝见皇帝,在云林里躺久了生了病。台阶上寒冷,蝉儿在叫唤。庭院古老,藤萝遮阴。
第二首
束带知围减,观书厌帙多。
无人来问疾,独坐似维摩。
注释:我穿好衣服,知道腰围变细了。看了很多书,觉得太多了。没人来看我,我就像那个坐在蒲团上的维摩诘居士一样自在、闲适。
金马违朝谒,云林久卧疴。
阶寒鸣蟪蝈,庭古荫藤萝。
束带知围减,观书厌帙多。
无人来问疾,独坐似维摩。
寓城西寺中杂言五首
第一首
金马违朝谒,云林久卧疴。
阶寒鸣蟪蝈,庭古荫藤萝。
注释:我拒绝去朝见皇帝,在云林里躺久了生了病。台阶上寒冷,蝉儿在叫唤。庭院古老,藤萝遮阴。
第二首
束带知围减,观书厌帙多。
无人来问疾,独坐似维摩。
注释:我穿好衣服,知道腰围变细了。看了很多书,觉得太多了。没人来看我,我就像那个坐在蒲团上的维摩诘居士一样自在、闲适。
诗句原文: 菟苑俱将命,瓜期独未归。 忽传千里札,坐使寸心违。 鬓发行来变,丹枫别后稀。 时时通远梦,恍是蓟门非。 注释: - 唐顺之(1507—1560),明代文学家、思想家,世称荆川先生。嘉靖八年会试第一,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 - 菟苑:古代对帝王宫苑的一种美称,这里指代朝廷。将命:受命,被派遣或被委以重任。 - 瓜期:即“八月十六日”,古人认为这个日期为吉祥的日子
这首诗的原文是: 送孔上公助祭太学归阙里时赐衮衣一袭 国喜嘉宾至,人攀上客行。 来观周室礼,去入鲁王城。 新衮山龙炫,余堂金石鸣。 圣朝稽古意,待尔示诸生。 注释如下: - 国喜嘉宾至:国家因有贵客到来而感到高兴。 - 人攀上客行:人们争相前来迎接贵客。 - 来观周室礼:来看周朝的礼仪制度。 - 去入鲁王城:离开后进入鲁国的王城。 - 新衮山龙炫:新兖的山中龙光闪烁。 - 余堂金石鸣
【注释】 天连:指天与地相连。穷发:指边远之地。国:指国家,这里指代诗人自己。地近:指接近,靠近。卜鸡乡:地名,今属江西。禁阙:皇宫的宫殿。心偏:心思偏向。绕:围绕。关河:指函谷关和黄河。转长:指距离变远。翻飞:飞翔。凤隐:凤凰藏身,比喻隐者。消歇:消失。怨兰芳:怨恨兰花的香气。此路:指通向京城的路。饶:多。荆棘:丛生的带刺的灌木,比喻困难、挫折。思君:想念你(程松溪)。欲断肠
解析: 第一句: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四首 其四 关键词与注释: - 程翰林: 这里指的是被贬至松溪的程姓翰林。 - 松溪: 一个地名,位于中国福建省。 - 朝阳: 一个地名,位于中国湖南省。 - 四首: 表示这是一系列诗歌中的第四首。 - 其四: 指的是这组诗中的第四个主题。 赏析: 这句描述了诗人与程翰林之间因仕途变迁而形成的深厚友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程翰林被贬的同情和不舍。
【注释】 1. 《春夕》是唐代诗人皇甫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了春夜与友人的欢聚,并表现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其中“蓬扉”意为简陋的住所,“长乐”、“章台”分别是长安城中的两个地名。 2.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欢乐的春夜场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夜晚与朋友相聚的快乐时光。诗中通过描绘环境、人物和行为,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送蒋尉赴金华 分野应星躔,金华婺女边。 微官君勿叹,福地古来传。 洞有成羊石,山多酿酒泉。 即令不好饮,犹得学神仙。 注释: - 分野:古代天文学家把天区分为十二次,以对应地上的方位和季节,称为“十二辰”。星宿运行到哪个方位,就代表这个方位的属神,称为“分野”。 - 婺女:指婺源。婺源是浙江境内的一座古城,位于金华市婺城区境内。 - 微官:小官或微员。 - 君:你。 - 福地:福气所在的地方
注释: 窈窕玉堂仙,漂零瘴海边。 窈窕:高远、清雅的样子。形容程翰林像玉一样清雅高洁。 漂零:漂泊流离的意思。形容程翰林在边陲荒远之地的贬谪之苦。 瘴海:指南方热带地区湿热蒸腾的气候,也指这里。 烟花违北署:比喻程翰林离开京城(北署)。 烟花:指京城中的繁华景象。 鸿雁隔南天:比喻程翰林离开朝廷后与朝廷的隔绝。 水暗疑藏鳄,峰高欲跕鸢。 水暗:比喻程翰林在边陲荒凉之地。 跕鸢(yín)
纤薄的月色从西面的沙洲升起,流光照在北边的树林上。 村寨里的喧闹声一下子消失了,各种声音互相唱和着吟哦起来。 这才懂得在这幽静的乡间田舍里,我能够生发出一颗清净无杂的心。 心中不禁感慨万分,只有独自坐在这里抚着瑶琴。 注释: - 纤月生西浦:纤,细长;月,月亮;生,生长;西浦,西边的水边或河湾。 - 流光照北林:流光,指月光;照,照亮;北林,北边的树林。 - 群喧一以息:群喧,村中的喧闹声
汲县谒比干墓 下马登丘垄,丛林曲隧通。 碑因元魏树,地是有周封。 酒散荒池上,人行秀麦中。 故宫无可问,徒此对松风。 注释:在汲县城南郊,有一座比干墓,墓前是一片墓地,墓后是一片树林。墓前的石碑是元代的作品,墓碑的周围长满了野草,但仍然屹立不倒。 译文: 我来到汲县,拜谒了比干的墓地,那里有一片墓地,墓后是一片树林。 我的脚下踩着石碑,那是元朝的作品,而这块地方是属于周朝的。
朝阳的美景,何其相似?云水日中氤氲弥漫。 白昼间鲛鱼般的珍珠落向大地,青色的天空仿佛蜃楼分界。 山魈迎接贵客,海神知晓人文。 潇洒韩愈祠中的竹子,清风今已到君家。 这首诗描绘了朝阳的美丽景色,以及朝阳下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首句“朝阳何所似”表达了对朝阳之美的赞美,而“云水日氤氲”则具体描绘了朝阳下的自然景象。接下来的两句“白昼鲛珠落,青天蜃阁分”则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景象
注释: - 庆寿寺斋宿:在庆寿寺过夜斋戒。 - 独坐花宫月,疏钟报晓晴:独自坐在花宫的月色里,听那疏钟报晓,天空晴朗。 - 地超三象外:天地间超越了三界之外。 - 人觉万缘清:觉得万事万物都变得清澈明了。 - 茹素分僧饭,观空入化城:吃素斋饭,观悟空性,进入涅槃之城。 - 真诠今已悟,宁畏毒龙惊:真正的领悟已经明白,哪里会畏惧毒龙的惊吓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庆寿寺过夜斋戒的情景
《山花子·初夏》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此词上片描绘了初夏景色,下片抒发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译文: 寂静的庭院中雨刚停歇,绿树荫凉就像帷幄一般。柳树摇曳在池塘边,野桥平缓。 满架蔷薇花将要凋谢,趁着风儿燕子掠过浮萍。慵懒地躺在床上被鸟声惊醒,被莺叫声唤醒。 注释: 1. 寂寂闲庭:寂静的庭院。 2. 雨乍晴:雨刚停下。 3. 绿阴如幄:形容树荫浓密,好像一床绿色的帷帐。 4.
马益之邀陈子山应奉,秦景容县尹江上看花。二公竹枝歌,予亦作数首。 寄语看花江上人,清明时节好来频。——向友人发出邀请,在清明节这天来赏花。 清明节后多风雨,风雨颠狂恼杀人。——说清明过后,天气变化无常,容易发生大风大雨,使人们心情烦闷。 【注释】: ①“寄语”:这里是托付的意思。 ②“看花”:指观赏春花。 ③“清明时节”:指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 ④“江上人”:指江边赏花的人。 ⑤“颠狂”
寓城西寺中杂言五首 少年好疏懒,遂与性相安。 经月常忘沐,逢人或不冠。 鼎里金将化,囊中玉可餐。 解言脱屣易,岂惮拂衣难。 注释: 1. 少年好疏懒,遂与性相安:少年时期喜欢懒惰,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2. 经月常忘沐: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经常忘记洗头。 3. 逢人或不冠:遇见别人时,有时甚至不戴帽子。 4. 鼎里金将化:鼎里的黄金即将化为尘土。 5. 囊中玉可餐:口袋中的美玉可以作为食物。 6
``` 缁尘坐自染,白社偶相寻。 俗子惭玄度,名僧即道林。 三生空有偈,五蕴本无心。 说法何须难,忘言悟已深。 注释:在寺庙中,我被世俗的尘埃所沾染,与一些偶然相遇的僧人相识。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惭愧于玄度的清高,而对于出家人来说,他们就是道林。佛教认为,一个人的存在是多生多劫积累的结果,因此被称为“三生”,而人的本性是空无一切的,因此被称为“五蕴”。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述自己在寺庙中的所见所闻
【注释】 龙藏:龙华寺。凤城:京城。塔涌金银界:指塔中佛像金碧辉煌,如在金银世界。筵开功德场:僧众为施主设筵,布施供养,以供佛事之用。常明:明月的别名。慧月:指月光照耀下的佛舍利,象征佛教。利涉:渡水,泛舟。藉:乘。慈航:指佛法,慈悲的法船。沉痼(gù):久治不愈的疾病。斋心:虔诚祈祷。 【赏析】 《寓城西寺中杂言五首》,是唐代大诗人王维于唐天宝十一年(752)春游龙华寺时所作组诗。这组诗共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