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槚几经秋,兴亡一镯楼。
死应为厉鬼,生肯共金酋。
吴越车书混,江淮战伐休。
幸逢全盛世,此地弄扁舟。

【注释】

吴江三忠祠: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墓槚(jiǎ)几经秋,兴亡一镯楼。

墓楸(qī)几经春秋,历史的变迁使三忠祠的遗址几经沧桑。兴亡一镯楼,指吴越国灭亡后,杭州的孤山成为南宋王朝的重镇和陪都。镯,即“锁”的异体字。

死应为厉鬼,生肯共金酋。

死时应当是厉鬼,活着的时候怎么肯同金朝的统治者勾结呢!厉鬼,传说人死之后变成厉鬼。酋,首领。

吴越车书混,江淮战伐休。

吴越地区与中原的车马书信已经混为一体。江淮地区的战乱已经停息,不再有战争。

幸逢全盛世,此地弄扁舟。

幸好遇上了全盛的朝代,我在这里驾着小扁舟游玩。扁舟,小船。

【赏析】

《吴江三忠祠》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写三忠祠的历史遗迹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后四句写诗人对三忠祠的看法及其心情。

首联:“墓楸几经秋,兴亡一镯楼。”诗人用“墓楸”来指代古迹,说明三忠祠已历尽沧桑,几度更替。“兴亡”二字,点出吴越国的历史变迁。“一镯楼”则是指当年杭州作为南宋王朝陪都时的楼阁建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兴衰荣辱的感慨之情。

颔联:“死时应为厉鬼,生肯共金酋。”这是诗人对三忠祠的评价。他认为,即使是死了的人,也应该像厉鬼一样敢于反抗、敢于抗争;即使是活着的人,也不应该与金朝统治者勾结,背叛自己的祖国和民族。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忠义之士的崇敬之情和对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赞扬。

颈联:“吴越车书混,江淮战伐休。”这两句则是对当时局势的描述。吴越地区与中原的车马书信已经混为一体,江淮地区的战乱已经停息,不再有战争。这说明了当时社会的和平与安定,以及国家统一的局面。

尾联:“幸逢全盛世,此地弄扁舟。”这两句则是表达诗人自己的感受。他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全盛的时期,能够有机会在这里享受生活的乐趣。同时,他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三忠祠的描写和诗人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一个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社会景象。同时,诗歌中也蕴含着诗人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和展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