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还闻有子云,为耽寂寞卧江滨。
门前即是寻山路,座上偏多载酒人。
禄位已非执戟贱,文章真与太玄邻。
欲比侯芭应自笑,不知何日望清尘。
后世还闻有子云,为耽寂寞卧江滨。
门前即是寻山路,座上偏多载酒人。
禄位已非执戟贱,文章真与太玄邻。
欲比侯芭应自笑,不知何日望清尘。
诗句释义与注释:
- “后世还闻有子云”:这句话表达了唐顺之对后世还有类似张衡这样才华横溢的学者的期待和赞赏,”子云”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张衡,他以文学和科学贡献闻名。
- “为耽寂寞卧江滨”:这里的”耽寂寞”意味着沉迷于孤独和寂静中,而”卧江滨”则描绘了一幅诗人独自在江边静卧的画面。
- “门前即是寻山路”:表示诗人的住所(门前)就是寻找知识、学问的路径,强调学问的探索与实践密不可分。
- “座上偏多载酒人”:暗示文人墨客常聚于此,饮酒作诗,交流思想,反映了一种文化氛围。
- “禄位已非执戟贱”:指出诗人已经远离了权力斗争和政治生涯中的屈辱,转而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 “文章真与太玄邻”:表示诗人的作品与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接近,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素养。
- “欲比侯芭应自笑”:这里提到了”侯芭”,可能是指历史上或现实中的另一位文人或学者,诗人用反语表达自己与他们相比可能会感到惭愧或自愧不如。
- “不知何日望清尘”:反映了诗人对于未来成就和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对自己能否得到后人认可的疑问。
赏析:
这首诗是唐顺之对自己学术追求和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和总结。通过对比自己和历史上的学者,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谦逊以及对知识探索的热爱。他的这种心态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典型特征——对知识和文化的尊重与执着。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即在政治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文人更倾向于专注于学问和研究,以期在学术上取得成就,获得社会的认可。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学术道路的回顾,也是对整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的一种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