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子彭聃谁夭寿,百骸九窍孰疏亲。
若过颜氏十四岁,便了王孙一祼身。
三载滥叨金马客,几人共坐绛纱春。
即今已似前生事,何待他年迹始陈。
诗句释义
1 有相士谓余四十六岁且死者: 有相面的人说我四十六岁即将死去。
- 诗以自笑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用这首诗来嘲笑古人认为死生也是一件大事。
- 此谓趁日力以进道者言之也: 这是说趁着自己的精力去追求真理。
- 苟不进道总是虚生修短何辨焉: 如果不追求真理,那只是徒然地延长寿命。
- 苟干道有见处夕死可矣: 如果有真知灼见,那么即使晚上死去也可以接受。
- 然则死生讵足为大哉: 那么死的和生的又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呢?
- 殇子彭聃谁夭寿,百骸九窍孰疏亲: 殇子彭聃是谁让夭折的,百骸九窍中谁是最亲近的人。
- 若过颜氏十四岁,便了王孙一祼身: 如果比颜回大了十四岁,就能成为王子的宾客。
- 三载滥叨金马客,几人共坐绛纱春: 三年来我担任金马门的客人,与多少人一起坐在绛红色的帐幔前。
- 即今已似前生事,何待他年迹始陈: 现在的事情就像前世一样,何必等到未来才去追忆。
译文
有相面的人说我四十六岁快要死了,我因此写这首诗嘲笑古人认为死生是大事。这是趁自己的精力去追求真理的话。如果不追求真理,那只是徒然地延长寿命。如果有真知灼见,那么即使晚上死去也可以接受。那么死的和生的又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呢?殇子彭聃是谁让夭折的,百骸九窍中谁是最亲近的人。如果比颜回大了十四岁,就能成为王子的宾客。三年来我担任金马门的客人,与多少人一起坐在绛红色的帐幔前。现在的事情就像前世一样,何必等到未来才去追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死的看法,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追求真理而不是仅仅追求生命的长短。同时,它也揭示了人生短暂,应当珍惜当下,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理和对生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