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爽秋逢三五中,霜天云物坐来空。
河灌百川还小艇,寺藏荒野亦疏钟。
客啸忽闻清唳雁,月圆真讶吐珠龙。
疑君与我皆仙骨,身世何须更挂胸。
【注释】
森爽:清爽。三五:古人以月亮盈亏来代指时节,十五的月亮叫望,十五月圆之夜叫望夜,十五夜又称为望夕、秋夕、中秋夜。三五中,指十五夜。霜天:秋天的天空。云物:天空中的云彩和景物。坐来空: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和景物显得空旷。河灌:河流灌溉之意。百川:指众多的河流。小艇:小船。寺:佛寺。藏:隐藏。荒野:荒芜的野地。亦疏钟:指荒废的寺庙里传来稀疏的钟声。客啸:游客的啸声。清唳雁:清冷哀伤的叫声。吐珠龙:月光下像吐珠一样的龙舟。疑君与我皆仙骨:怀疑你和我都是仙骨。疑,怀疑。仙骨,神仙的骨头。身世何须更挂胸:何必再为身世而忧虑呢。
【赏析】
《中秋夜同陈澄江张梦麟城壕泛月》是明代诗人杨慎创作的一首七绝诗。此诗写中秋之夜在郊外城壕中泛月赏景,情景交融,富有诗意,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超然态度,也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理。
“森爽秋逢三五中,霜天云物坐来空”,首联写中秋之夜,诗人独自一人漫步在郊外的城壕之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秋风萧瑟、秋虫唧唧的声响。抬头仰望天空,只见那皎洁的明月高悬于夜空之中,与繁星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漫步城壕的情景以及周围环境的寂静与美丽,营造了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同时,“霜天云物坐来空”一句也暗示了诗人此时正处在一个孤独而又宁静的环境中。
“河灌百川还小艇,寺藏荒野亦疏钟”,颔联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城壕中泛月赏景的情景。诗人乘着小船在江河之间穿行,时而穿过狭窄的水道,时而绕过宽阔的河面;而当夜幕降临时,他则来到了一座废弃已久的佛寺旁,只见那座寺庙坐落在荒芜的野外,四周静谧无声,只有偶尔传来的稀稀落落的钟声回荡在空旷的田野上。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江河之间穿行的动态画面以及他在佛寺旁停留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同时,“河灌百川”一句也表明了诗人此时正处在江河纵横的自然环境中。
“客啸忽闻清唳雁,月圆真讶吐珠龙”,颈联继续描绘了诗人在城壕中泛月赏景的情景。忽然,一阵清脆的啸声响起,打破了夜晚的寂静;随后,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一轮圆月缓缓升起,其光芒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天而降。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诗人听到清唳雁啸声的情景以及看到月圆如珠的美景,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美好感慨。同时,这两句诗也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月亮比作清丽动人的美人儿和璀璨夺目的明珠,使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疑君与我皆仙骨,身世何须更挂胸”,尾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诗人认为,既然我们都是有仙骨的人,那么为何还要为世俗的名利和生死轮回所困扰呢?人生短暂而美好,何不尽情享受当下的快乐时光呢?这两句诗通过表达诗人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对世俗名利的不屑一顾的态度,使整首诗达到了高潮并为全诗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这两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即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瞬间,活在当下,不被世俗名利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