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年不向市城行,闲看桑麻自长成。
道貌肥来知战胜,儒冠挂后觉身轻。
北窗意味人千古,西序声名子一经。
髫龀门生今白首,称觞还听后堂笙。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筛选和判定正确的选项。
“廿年不向市城行,闲看桑麻自长成”:二十年没有进入闹市区,闲暇时看着桑麻自然生长成熟。“廿年”指的是二十年,“不向市城行”指不进闹市区,这里指不参与世俗的交往活动,“闲看桑麻自长成”意思是说,在二十年的时间里,我闲着无事,只是观察桑麻自然生长,成熟。
“道貌肥来知战胜,儒冠挂后觉身轻”:道貌堂堂的人肥硕了,就知战胜;儒冠挂在头上,就觉得自己轻飘飘地。“道貌”是佛教语,指僧人修道得道后端正的容貌。“战”,是胜利的意思。“道貌肥来知战胜”的意思是说,僧人修持得道后,身体变得丰腴,这就意味着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儒冠挂后觉身轻”中的“儒冠”是儒者所戴的帽子。“后觉”是后来才觉察的意思,“觉”是感觉、知觉的意思。“身轻”是指自己感到轻松自在。“儒冠挂后觉身轻”的意思是说,当儒士戴起儒帽时,就会感到身心轻盈自在。
“北窗意味人千古,西序声名子一经”:从北窗望出去,有意味的是千百年来的历史;站在西序上,名声传扬四海。“北窗”是北方的窗户,这里借指北方。“意味”是含有的意思、深长的意思,这里指历史的深意。“西序”是西厢房的门,这里指书房。“声名”是声誉,名声。“子一经”中的“一经”指儒家经典著作《易》。“声名子一经”意思是说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能为人们所熟知。
“髫龀门生今白首,称觞还听后堂笙”:幼年的学生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了,大家聚在一起饮酒时,还要听听后堂笙乐的声音。“髫龀”是指童年时代。“称觞”是指举杯畅饮。“后堂笙”是后堂里的笙乐,即笙音。“髫龀门生今白首”中的“髫龀”是年少时期,“白首”是老年。“今”指现在。“门生”在这里指学生,泛指门生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曾经在我这里学习过的学生,现在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大家聚在一起饮酒时,还是要听听后堂笙乐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中作者以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读书人的一生经历。
开头两句点明主题:二十年不入闹市区,闲暇时看桑麻自长成。诗人通过这两句写出自己的清高脱俗、不慕名利,以及淡泊的人生态度。中间四句写自己因才华出众而受人敬重,又因才德兼备而受到人们的称赞。诗人用一个形象比喻,将自身的才学比作佛家所说的道貌(和尚的出家人)的庄严相貌,并由此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神态,也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的不屑一顾。最后两句写诗人晚年的悠闲自得生活。他虽已年过半百却仍然过着闲适的生活。在酒宴上聆听笙乐,尽情享乐,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诗人以平淡的语言描写自己的一生,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