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未出风土外,人品犹缠习气中。
只可清狂惯吴语,却令识字笑吴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全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意,然后结合题目所给提示,从作者的写作背景、诗词的思想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文章未出风土外,人品犹缠习气中。只可清狂惯吴语,却令识字笑吴蒙。”此诗作于诗人晚年,时年已八十六岁。王遵岩是当时一位名重一时的学者和文学家。《拙集序文自嘲四首》是他为《拙集》写的一篇书序。诗中通过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自身一生坎坷经历和遭遇的感慨,以及对自己诗文成就的自谦之情。

其一:

①“文章”指诗歌,②“风土”,这里指地域风俗;③“人品”,指人的品性;④“习气”,指不良习惯、嗜好。⑤“吴语”,指吴地方言。⑥“笑”,这里是讥讽的意思。⑦“蒙”,即蒙昧、愚昧。⑧“清狂”,指放浪不羁、率性而为的生活态度。⑩“惯”,熟悉。

译文:

我的文章还没有跳出当地的风俗,我的人品还被不良习惯缠绕着。只能习惯吴语,却让懂得的人觉得可笑。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当时已是八十六岁高龄。王遵岩是当时一位名重一时的学者和文学家。《拙集序文自嘲四首》,是他的一篇书序,诗人借此机会,抒发了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和遭遇,也表现了他对自己诗文成就的自谦之情。

第一首:“文章未出风土外,人品犹缠习气中。”此句是说诗人的文章没有走出当地的风俗,而人品又受到不良习惯的束缚。“未出”,即没有超出,这里用了一个反问的语气,表明了诗人对自身才华不能施展的无奈。第二句则进一步强调,自己只是习惯了吴语,但却要面对一个不懂吴语的世人来讥诮自己的无知,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更体现了他对自己一生坎坷经历的深刻反省。

第二首:“只可清狂惯吴语,却令识字笑吴蒙。”此句是说,自己虽然已经习惯了吴语,但仍然无法摆脱世俗的眼光和偏见。这里的“清狂”指的是一种率性而为的生活态度,而“吴语”则是吴地方言,代表了诗人的个性与才华所在。然而,即使如此,仍然有人不识货地认为他的诗作如同吴蒙一样蒙昧不清。这句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眼光的不满,更揭示了他心中那份难以言喻的孤独与寂寞。

第三首:“文章未出风土外,人品犹缠习气中。”这是诗人对自身的评价,他认为自己的文章还没有跳出当地的风俗,而且他的人品也被不良习惯所束缚。这里的“风土”指的是地域风俗,而“人品”则是指个人的品德和修养。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的遗憾,也体现了他对个人品质修养的高度重视。同时,这也暗示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某种不满和失望。

第四首:“只可清狂惯吴语,却令识字笑吴蒙。”这句诗中的“只可”和“却令”都是转折关系的标志词,它们将前两句的内容进行了对比和深化。诗人在此处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辛酸。他认为,自己虽然已经习惯了吴语,但是仍然有人会因此而嘲笑他的吴蒙。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也揭示了他对于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通过对自己一生坎坷经历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世俗眼光和评价的不满与反抗,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魅力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向读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