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代崇儒教,于焉敕宪臣。
斯文资振作,吾道属经纶。
肃政推乌府,清光觐紫宸。
暌违当此日,良晤卜初旬。
握手情无限,同年意更亲。
槐阴燕市上,草色潞河滨。
去去巡南甸,悬悬仰北辰。
明当膺峻擢,人物荷陶甄。
【注释】:
- 昭代: 指明朝。2. 崇儒教: 尊崇儒家的教化。3. 敕宪臣: 命令法纪大臣。4. 斯文: 这里指文化学术,亦作“文章”。5. 振作: 振兴,振奋。6. 经纶: 治理国家的策略。7. 肃政推乌府: “肃政”即严肃政事,“乌府”是明代内阁大学士的别称。8. 清光: 皇帝御用的宝鉴。9. 暌(kuí)违: 久别。10. 晤(wù): 见面。11. 情无限: 感情深重。12. 同年: 科举时代同榜及第为同年,故称同榜进士为同年。13. 槐阴: 槐树荫凉之处。14. 燕市上: 京城中,泛指京城。15. 草色潞河滨: 草长的地方在潞河边,潞河即今北京通县的永定河段。16. 去去巡南甸: 前往南方巡视。南甸指云南,明代云南布政司辖区,严宗源此时任云南布政使。17. 悬悬望北辰: 仰望天上的北斗星。北辰是古代对北极星的称呼,借以象征帝王。18. 膺峻擢: 受到提拔、晋升。19. 陟: 升迁。20. 陶甄: 陶冶,选择。21.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创作的送别诗。全诗通过描绘严宗源即将赴任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他的祝愿和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儒学的重视和对人才选拔的重视。
首联“昭代崇儒教,于焉敕宪臣。”表达了对明朝重视儒教和重视法纪大臣的赞扬。这里的“昭代”指的是明朝,“崇儒教”是指尊崇儒家的教化,“敕宪臣”是指命令法纪大臣。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于明朝重视儒教和法纪大臣的赞美之情。
颔联“斯文资振作,吾道属经纶。”则进一步强调了儒教的重要性,指出儒教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这里的“斯文”代表文化学术,“振作”表示振兴,“经纶”则表示治理国家的策略。这一联表达了作者认为儒教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颈联“肃政推乌府,清光觐紫宸。”则是描绘了严宗源即将赴任的场景,展现了严宗源威严的形象。这里的“肃政”指的是严肃政事,“乌府”是明代内阁大学士的别称,“清光”是指皇帝御用的宝鉴,“紫宸”则指天子居所。这一联通过描绘严宗源即将赴任的场景,展现了他威严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即将赴任的祝福之情。
尾联“明当膺峻擢,人物荷陶甄。”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严宗源的祝愿和对其未来的美好期待。这里的“明当”表示光明的时刻即将来临,“膺峻擢”则意味着受到提拔、晋升,“人物”则指人才,“荷陶甄”则表示受到陶冶、选择。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于严宗源光明的未来的美好期待,希望他能够受到提拔、晋升,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整首诗通过描绘严宗源即将赴任的场景和个人情感表达,展示了对明朝重视儒教和法纪大臣的赞扬,以及对严宗源个人的美好祝愿和期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儒学的重视和对人才选拔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