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会稽守,负薪行读书。
穿林经莽苍,度岭复萦纡。
至道心应味,清贫日自劬。
一朝官五马,光彩溢门闾。
向来肉眼妇,惭愧徒嗟嘘。
丈夫当立志,富贵在斯须。

【诗句释义】

  1. 忆昔:回忆过去的事情。
  2. 会稽守:会稽郡的长官,这里指曾经担任过会稽太守的官员。
  3. 负薪行读书:背着柴禾去读书。
  4. 穿林:穿过树林。
  5. 经莽苍:经过荒野莽原。
  6. 度岭:越过山岭。
  7. 至道心应味:到了理解道理的时候自然会感到滋味。
  8. 清贫日自劬:过着清贫的日子而感到辛劳。
  9. 一朝官五马:一旦成为高官显贵,乘坐着马车。
  10. 光彩溢门闾:家门充满荣耀和光彩。
  11. 向来:原来,以前。
  12. 惭愧:感到羞愧。
  13. 丈夫:大丈夫,男子汉。
  14. 立志:立下志愿或决心。
  15. 富贵:荣华富贵。
    【译文】
    我想起昔日在会稽做太守的时候,常常背着柴禾去读书。我穿越树林,经过荒凉的原野,越过山岭,最后到达了理解的道理,感到生活的味道,过着清贫的日子而感到辛劳。有一天,我成了高官显贵,坐着马车,家门充满荣耀和光彩。回想起来,我以前只是一个普通妇女,现在我感到羞愧,感叹时光飞逝。一个男子汉应当立志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就在一瞬间到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作品,描绘了一个从贫穷到富有的人生轨迹。诗中通过回顾过去的经历和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经历和命运的思考。
    首句“忆昔会稽守”回忆过去担任过会稽太守的经历。会稽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这里的太守负责治理当地的政务和民生。作为一任会稽太守,他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必须以清廉、公正的态度来处理政事,关心百姓的生活。这种责任和使命也是诗人所珍视的。
    第二句“负薪行读书”,描述了诗人背着柴禾去读书的情景。这个画面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勤勉好学的精神。在古代,人们通常需要自己背负柴禾才能走到学校,这既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因此,诗人选择背柴禾去读书,表明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也体现了他对知识和学问的重视。
    第三句“穿林经莽苍”,描述了诗人经过树林和荒野的场景。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在官场中的艰辛历程,也可能象征着他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第四句“度岭复萦纡”,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越过山岭的情景。这个细节描绘出了一种艰难的旅程,也可能象征着诗人在政治道路上的曲折和不易。
    第五句“至道心应味”,强调了理解道理的重要性。这里的“应味”意味着理解道理后会感受到其中的味道,即体会到其中的真谛和价值。这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渴望和追求。
    第六句“清贫日自劬”,则表达了诗人在清贫状态下仍然勤奋努力的心态。这里的“自劬”意味着自食其力,不受他人影响。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的独立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七句“一朝官五马”,描绘了诗人成为高官显贵的情景。这个转变可能意味着诗人之前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也可能预示着未来的辉煌前程。这个转变对于读者来说是一种鼓舞,也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最后一句“光彩溢门闾”,则是对诗人家门充满荣耀和光彩的描绘。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的成功给家庭带来了荣誉和地位的提升。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成就的认可和自豪。
    整首诗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和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它告诉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奋斗,同时也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