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为苍生病,仍成社稷功。
伏床亲草檄,裹药自临戎。
毳帐连宵北,衮衣信宿东。
岘山碑可续,堕泪古今同。
【注释】
- 吴鹿友:即吴国伦,字元叔,号鹿友。明代文学家、诗人。中丞:古代官名。汉有御史中丞,三国魏有司隶校尉。唐以后多以御史大夫为中丞。
- 苍生:百姓。
- 社稷功:国家大事。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后指国家政权。
- 草檄:起草文告。檄,古代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 裹药自临戎:身裹着药布自行赴战。临戎,古地名,今山西偏关东北一带,这里泛指边远战场。
- 毳帐:用兽毛织成的一种帐子,这里指毡帐。毳(cuì),兽毛。北:北方。
- 衮衣:帝王所穿礼服,这里借指朝廷重臣。信宿东:一晚上就到了东方,即京师。
- 岘山碑:岘山在今湖北襄阳市,相传是晋时王粲所书,因山势高峻,故称“岘山”。碑,碑碣,指石碑。
- 堕泪古今同:古今一样感伤落泪。
【赏析】
《留别吴鹿友中丞》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描绘吴中丞的艰苦生活,以及他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和同情。
首联“已为苍生病,仍成社稷功”,意思是说,吴中丞虽然已经年老体衰,但他仍然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的“苍生”指的是广大的百姓,而“社稷功”则是指对国家的功劳。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吴中丞的敬佩之情。
颔联“伏床亲草檄,裹药自临戎”,描绘了吴中丞的生活状态。“伏床”指的是躺在床上,而“亲草檄”则是指在病榻上亲自起草文书。“裹药自临戎”则是指在患病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到战场去。这一联表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颈联“毳帐连宵北,衮衣信宿东”,进一步描绘了吴中丞的生活状态。“毳帐”指的是用动物毛皮制成的帐篷,而“连宵”则表示连夜。这里的“北”指的是北方,而“衮衣”则是皇帝穿的礼服。这一联表达了吴中丞为了国家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决心。
尾联“岘山碑可续,堕泪古今同”,则表达了作者对吴中丞的哀悼之情。这里的“岘山碑”指的是晋代王粲所书的《岘山碑》,它是纪念东汉末年英雄关羽的一块石碑,而“堕泪古今同”则表示古今的人都会感到同样的悲痛。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吴中丞的深深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吴中丞的艰苦生活和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崇敬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事业的深深关注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