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中秋景不赊,先期约客意空奢。
月华应欲迟三夕,雨色堪怜满万家。
台上高楼生暮角,城边古戍断霜笳。
相看酒既馀深款,小集重图宴晚衙。

【注释】

八月十三夜:指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李念腾:即李绅,唐宪宗时宰相。部招饮鼓楼:指在鼓楼设宴招待来使。鼓楼,在长安城东面,为当时接待外宾之地。微雨无月:下着小雨,没有月亮。何事中秋景不赊:说什么中秋的景色不够好,意谓中秋佳节应该赏月,而偏有小雨,不能成行。赊,宽舒。约客:约定客人。意空奢:白白浪费。三夕:三日。迟:晚。雨色:细雨的颜色。堪怜:可怜。生暮角:响起黄昏时分的号角声。古戍断霜笳:古时边塞戍守的地方,传来了断续的笳(一种管乐器)声。相看酒既馀深款:彼此饮酒尽兴,情谊深厚。小集重图宴晚衙:重新聚会,举行宴会,是在傍晚时分。衙,官府,这里指官署。

【译文】

八月十三夜李绅设筵招待来自藩部的来使,并请他到鼓楼观览京城夜景。因为天降秋雨,明月被云遮住,所以赏月的兴致全无。但雨中也自有一番情趣,满城的万家灯火都笼罩在这细雨里。鼓楼上高高的楼台上响起了黄昏时刻的号角声。城边的古代要塞传出断断续续的寒笳之声。彼此相聚饮酒尽兴,情谊深厚;又重新聚会,举行宴会,是在傍晚时分。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826年(元和十二年)八月十三日夜,当时诗人在长安任监察御史。《唐诗纪事》:李绅,字吉甫,润州无锡人,擢进士第,与元稹友善,同赋《连昌宫词》,文格相敌。是时李德裕当国,贬逐异己,而李绅亦遭谗毁,出为容州刺史。

“八月十三夜”,点明节令、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交代背景。这是在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长安城西鼓楼下设宴招待来自藩部的来使,并请他到鼓楼观览京城夜景,因天降秋雨,明月被云遮蔽,赏月的兴致全无。但雨中也自有一番情趣:满城的万家灯火都笼罩在这细雨里。鼓楼高台上响起了黄昏时刻的号角声,城边的古代要塞传出断断续续的寒笳之声。

诗人以“何事中秋景不赊”起句,反诘语气,自问自答:“先期约客意空奢。”意谓中秋佳节应该赏月,而偏有小雨,不能成行。“月华应欲迟三夕,雨色堪怜满万家。”写秋雨绵绵,对中秋佳节的影响,写出了诗人对这风雨中秋的感受。“台上高楼生暮角,城边古戍断霜笳。”写鼓楼高处的楼上响起了黄昏时刻的号角声,城边的古塞传来了断续的笳声。这些声音与细雨、薄霭、朦胧月光交织一起,构成一幅迷蒙幽静的图画。“相看酒既馀深款,小集重图宴晚衙。”意思是彼此饮酒尽兴,情谊深厚。又重新聚会,举行宴会,是在傍晚时分。诗人以“相看”二字结束全诗,将上文的描绘收束起来,余韵袅袅不尽。

此诗写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写中秋赏景之乐、宴饮之欢与赏心悦目之感,都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描写表现出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