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得菩提色即空,冥然意象画图中。
闲临竹石知禅在,静写昆虫见性同。
不是毫端藏佛解,安能腕下夺天工。
偶成净土莲花瓣,却与人间一样同。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画僧的诗。

让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第一句:“悟得菩提色即空”,意思是说,画家已经领悟到了佛教的真谛,即一切有形之物都是虚幻无常的,就像菩提树的颜色一样,其实并没有真正的颜色存在。这里的“悟得”指的是画家对佛教哲学的理解与领悟,“菩提”则是佛教中的一种智慧象征,而“色”则是指有形之物的颜色、形态等。
  • 第二句:“冥然意象画图中”,意思是说,画家通过他的画作,将无形的佛理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就像是一幅幅充满意境的画面。这里的“冥然”形容画家在创作时的内心状态,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忘却了外界的一切。
  • 第三句:“闲临竹石知禅在”,意思是说,画家闲暇无事时会欣赏和描绘竹与石这两种自然景物,从中领悟到禅宗的思想。这里的“闲临”指的是画家在空闲的时候进行的创作活动,“竹石”则是指竹子和石头这类常见的事物。
  • 第四句:“静写昆虫见性同”,意思是说,画家在绘制昆虫时能够捕捉到它们的本质特征,这就像是他在观察和思考禅宗的道理一样。这里的“静写”指的是画家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的创作过程,“昆虫”则是指各种小动物或者昆虫。
  • 第五句:“不是毫端藏佛解”,意思是说,画家并不是通过表面的装饰或者技巧来展示佛理,而是通过内在的感悟和领悟来传达这些道理。这里的“不是”表示否定,“毫端”则是指绘画的工具,也就是笔尖的部分,“藏佛解”则是说画家隐藏了自己的理解,让观众自己去发现其中的意义。
  • 第六句:“安能腕下夺天工”,意思是说,画家的技巧是如此高超,以至于他的画作可以媲美自然,甚至能够超越自然。这里的“腕下”指的是画家手中的工具,也就是笔,“夺天工”则是形容画家的技艺非常高超,仿佛能够创造出超越自然的事物。
  • 第七句:“偶成净土莲花瓣”中的“净土”和“莲花瓣”分别象征着纯洁和美丽,这是对前文中提到的内在感悟的一种具体化描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内心充满了纯净和美好,就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一样。
  • 最后一句:“却与人间一样同”中的“世间”和“一样同”则表达了画家的作品虽然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但最终仍然是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超出日常生活之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画家的作品虽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但它最终还是回归到了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赏析:这首诗以赞美画僧为主题,通过对画僧的绘画技巧和内在感悟的描绘,展现了画僧的艺术成就和个人品格。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佛教哲学和禅宗思想的理解和赞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