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竹簟自堪休,岂为伤秋未解忧。
星影静窥书幌入,霜华清傍客衣流。
琴樽自负千秋意,杖履行追五岳游。
永夜不眠缘底事,区区于世总无求。
【注释】
- 草堂:指杜甫在成都的茅屋。竹簟:用竹子编织的席子。堪:能够。休:罢休,停止。
- 伤秋:感伤秋天的萧瑟景象。
- 星影:星星映入窗户。静:静止不动。窥:偷看。书幌:书帷,即书架。
- 霜华:白露凝结成的冰晶。清傍:冷气靠近。客衣:客人的衣服。流:沾湿。
- 琴樽:指弹琴、饮酒的用具。自负:自夸。千秋意:指千年的诗意。杖履行追:持杖远游。五岳:中国的五座名山,分别是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
- 区区于世:形容人对世事看得过于认真。无求:没有追求。
【赏析】
此诗是杜甫晚年在成都草堂时所作。诗人因“秋”而感伤,因“星”、“霜”而寂寞,因而彻夜未眠。诗人以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作答:“岂为伤秋未解忧?星影静窥书幌入;霜华清傍客衣流;琴樽自负千秋意;杖履行追五岳游。”表达了他超脱世俗,不与俗争的高洁人格,以及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首联“草堂竹簟自堪休,岂为伤秋未解忧”,写诗人在草堂中,虽身临自然之中,心却在尘外,所以感到“自可休”,不必为伤秋而愁苦。“堪休”即可以休息了。
颔联“星影静窥书幌入,霜华清傍客衣流”,写诗人在深夜,看到窗外星光映入书房,霜花清冷地沾湿了衣裳,觉得十分惬意。
颈联“琴樽自负千秋意,杖履行追五岳游”,写诗人虽然年老,但志向犹存,他仍希望仗着拐杖,像古代的贤者那样,去游览五岳。
尾联“永夜不眠缘底事,区区于世总无求”,写诗人整夜未睡的原因是因为心中有着许多事情要做,但他总是想得太多,所以无法入眠。
全诗表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