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钟古刹传,秋月空山朗。
深听自相闻,如从月得响。
素影不可扣,清籁竟安往。
如何林莽间,一一皆鸣爽。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赏析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如:疏钟古刹传,秋月空山朗;深听自相闻,如从月得响;一一皆鸣爽等,并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即可。“疏钟古刹传”一句,点明主题,是写“疏钟”,即寺庙中传来的钟声。“疏钟古刹传”句,写出了钟声悠扬,穿越山林,回荡在寺院内。接着写听到钟声的感受和联想。“秋月空山朗”,是说在秋天的晚上,月亮高挂,月光洒满空山,清光明亮。这两句描写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夜景图。“空山朗”三字,既点出“秋月”,又渲染了空山的寂静和明朗。

“深听自相闻,如从月得响”,这是说听到钟声之后,觉得它好像就在身边,自己能与它相互呼应、相互感应。“自相闻”三字,表明了作者对钟声的喜爱与赞赏之情,同时也表现出钟声的美妙动听。“如从月得响”,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对钟声的赞美。“月”是诗人所熟悉的景物,也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在这里,诗人把听到的钟声比作“月”,以月喻声,既表现了钟声的悦耳动听,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素影不可扣,清籁竟安往”,这是说听到的钟声如此优美动听,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去追寻它的来源。但“素影不可扣”,意思是说无法追寻到它的源头。“清籁竟安往”,意思是说无法追寻到它的源头。“如何林莽间,一一皆鸣爽”,这是说在茫茫的林莽之间,到处都能听到清脆悦耳的钟声。“如何”二字,既表现了作者对听到的钟声的喜爱与赞赏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欣赏之情。

【答案】

译文:寺庙中传来的钟声穿过树林,飘荡在山谷间(一)

听到钟声之后,觉得它好像就在身边,自己能与它相互呼应(二)

听到的钟声如此优美动听,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要去追寻它的来源(三)

在茫茫的林莽之间,到处都能听到清脆悦耳的钟声(四)(五)

赏析:本诗描写了秋月下的寺院中传来的钟声,以及诗人对此的感受。首联交代了时间和地点(秋夜的深寺),颔联描绘了秋月朗朗的夜晚,给诗人带来的感受和思考。颈联写听到钟声后的反应——喜爱和赞赏,尾联写在林莽间听到的钟声。全诗以听觉为线索,通过对钟声的描写抒发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