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秋气肃,夜惨角声长。
废草烟中绿,寒云塞上黄。
万里警烽火,十载忆河梁。
闻砧俱掩泣,见月共愁乡。
亦有观津妇,仍闻洛下妆。
啼粉生阴藓,孤衾恋故香。
当窗工织素,织指怯缝裳。
络纬萧萧雨,蒹葭夜夜霜。
镜尘深一尺,书泪漫千行。
妾心岂畏晚,思君诚可伤。
【诗句释义】
秋气篇:秋天的边城
边城秋气肃,夜惨角声长。
废草烟中绿,寒云塞上黄。
万里警烽火,十载忆河梁。
闻砧俱掩泣,见月共愁乡。
亦有观津妇,仍闻洛下妆。
啼粉生阴藓,孤衾恋故香。
当窗工织素,织指怯缝裳。
络纬萧萧雨,蒹葭夜夜霜。
镜尘深一尺,书泪漫千行。
妾心岂畏晚,思君诚可伤。
译文:
边城秋天的气息肃杀,夜晚凄厉的号角声久久不绝。
被废弃的草木在烟雾中显得生机勃勃,而远方的寒云却映衬着边塞之上黄沙漫漫。
漫长的岁月里,我始终警惕着边疆的战火,十年的时光里,我始终怀念着那离别之地。
听闻远处传来了砧声,我不禁掩面哭泣,望着那轮明月,更让我感到无尽的愁思。
也有那些在河边洗衣的女人,她们依然记得洛阳的化妆台。
露水沾湿了墙缝中的苔藓,孤寂的被子承载着旧日的香气。
当窗外的织女正在细心地纺织素纱,我却不敢去触碰那即将缝制的衣裳。
蟋蟀们低声哀鸣,仿佛在诉说着秋雨的凄凉;蒹葭摇曳,似乎在感受着冬霜的寒冷。
镜面上蒙上了一层尘土,仿佛距离已经过去了很久很久;我的眼泪洒落在纸上,却仿佛已经流淌了无数个日夜。
我的心怎能畏惧岁月的流逝?对你的思念,的确让我感到深深的忧伤。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作者时年26岁。诗人客居异乡,面对秋高气爽的边关,心中难免生出离愁别绪。这首诗便是他此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全诗以“秋气”为线索,从“秋气”到“秋风”,再到“秋景”,层层铺开,将主人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边关秋色的描绘,又有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