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岁云暮,天涯客未还。
梦回瓜步月,人隔秣陵关。
驿路梅花瘦,空斋竹影闲。
何时理归棹,相对说青山。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其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诗句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思想情感,把握诗中景物的特点,赏析精彩字词的运用及艺术手法等。本题要求学生对整首古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加以赏析。“岁暮怀郑六初”是第一句,意思是:岁月已经渐渐走到了尽头,我还没有回到家乡。“忽忽岁云暮”,意为:时间过得真快啊,不觉间已到了年末,“客未还”是第三句,意思是:我的友人还没有回来。“梦回瓜步月,人隔秣陵关”,“月”、“关”分别是第二句与第四句中的关键词语,“梦回瓜步月”的意思是:我在梦中回到了故乡的瓜州,看到了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江面;“人隔秣陵关”,意思是:而我却只能远隔在秣陵关口,遥望着故乡。“驿路梅花瘦,空斋竹影闲”,“驿路”“梅花”“竹影”都是第五句与第六句的关键词语,“驿路梅花瘦”中的“驿路”指的是旅途的道路,“梅花”指驿路上盛开的梅花,“瘦”形容梅花枝干弯曲,花蕾娇小玲珑,比喻人的身材苗条;“空斋竹影闲”中的“空斋”是指空寂的书房,“竹影”指书房内竹子的影子,这两句的意思是:在驿站道路上盛开的梅花凋零消瘦了,空寂的书房里摇曳的竹影也显得悠闲宁静。“何时理归棹”,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乘上归家的舟船?“相对说青山”,意思是:面对青山,我们相对无言。这两句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乘上归家的舟船?面对青山,我们相对无言。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答案】
岁暮怀郑六初
忽忽岁云暮,天涯客未还。
梦回瓜步月,人隔秣陵关。
驿路梅花瘦,空斋竹影闲。
何时理归棹,相对说青山。
译文:
时光流逝得很快啊,不知不觉间已到了年尾,而我的友人还没有回来。
在梦中回到了故乡的瓜州,看到了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江面;然而我却只能远隔在秣陵关口,遥望着故乡。
在驿站道路上盛开的梅花凋零消瘦了,空寂的书房里摇曳的竹影也显得悠闲宁静。
什么时候才能乘上归家的舟船?面对青山,我们相对无言。
赏析:“忽忽岁云暮,天涯客未还”一联,写客思之深。诗人用“忽忽”二字点明时序,以“岁暮”自伤流光易逝,感叹岁月不居、韶华易逝。同时,“忽忽”二字又暗示自己内心烦乱不安,漂泊不定。“天涯客未还”,则进一步写出诗人飘泊天涯、羁旅未归的原因:一是客中孤寂无聊,二是游子思乡情苦。这两联是全诗的总纲,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漂泊异域、羁旅未归的原因。
“梦回瓜步月,人隔秣陵关”一联,写梦境之凄清。诗人在梦中回到了故乡的瓜州,看到明亮的月光洒满江面,但是他却只能远隔在秣陵关口,遥望着故乡。这一联既写了自己在异乡的孤单寂寞,又表现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驿路梅花瘦,空斋竹影闲”一联,写旅途之寂寞。诗人走在荒凉的驿路上看到盛开的梅花凋零消瘦了,空寂的书房摇曳的竹影也显得悠闲宁静。这一联既写出了旅途的艰辛,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何时理归棹?相对说青山”一联,抒发了诗人的归乡之愿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问自己何时才能乘上归家的舟船?面对青山,我们相对无言。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又表现了他内心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