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厄那能度,医王亦抱疴。
苔侵双屐湿,尘翳一瓢多。
锡杖频扶手,金刚为伏魔。
跏趺在禅榻,或恐是维摩。
诗句释义及赏析
病僧
- 苦厄那能度:描述僧人面对困境,但依然坚持修行,体现了佛教的忍耐和毅力。
- 医王亦抱疴:比喻僧人虽身患疾病,但仍有慈悲之心,为众生解除痛苦。
苔侵双屐湿
- 苔侵:指苔藓生长覆盖。
- 双屐湿:指僧人行走时,因长时间在潮湿环境中,鞋子被苔藓浸湿。
- 苔:自然界的一种植物,常见于湿润的环境中。
尘翳一瓢多
- 尘翳:灰尘或污垢遮挡了视线。
- 瓢:古代装水用的器具,这里比喻僧人的清净心境被外界的尘埃所玷污。
- 多:形容数量之多,强调僧人内心的污染之重。
锡杖频扶手
- 锡杖:是佛教僧侣常用的法器之一,象征修行者的智慧和力量。
- 频扶手:指频繁地使用手来扶住或支撑锡杖,形象地表达了僧人修行时的艰辛与努力。
金刚为伏魔
- 金刚:佛教中的护法神,象征力量和勇猛。
- 伏魔:指降服或制服邪恶的力量,常用来形容佛法的威猛和无边。
- 通过“金刚为伏魔”的描述,诗人赞美了僧人如同金刚般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力量。
跏趺在禅榻
- 跏趺:佛教中的一种坐姿,双腿交叉盘坐。
- 禅榻:指和尚或修行者休息的地方。
- “跏趺在禅榻”意味着僧人在安静祥和的环境中修行,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
或恐是维摩
- 维摩:古印度传说中的一位菩萨,以其智慧著称。
- 或恐是维摩:诗人借此表达对僧人深邃智慧的赞赏,认为他可能是维摩诘那样的智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佛教僧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执着,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纯净与深邃。诗中的“苔侵双屐湿”、“尘翳一瓢多”等意象,生动地表达了僧人在日常生活中修行的不易,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而“金刚为伏魔”则展示了僧人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对佛法的坚定信仰。最后一句“或恐是维摩”更是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思考,让人联想到维摩诘的智慧形象,从而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禅意、富有哲理的诗篇,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传达了佛教教义中的一些核心理念,如修行、忍耐、智慧等,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文学素养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