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城中路,新成郭外坟。
旐题前太守,书失右将军。
广柳驱残月,甘棠翳暮云。
应知千载后,不朽是遗文。
【译文】
永别城中路,新成郭外坟。
旧日旗竿上写着“前太守”的挽语,如今不见了右将军的名字。
广柳驱残月,甘棠翳暮云。
应知千载后,不朽是遗文。
【注释】
故:所以。
黎平:郡名,在今贵州省黎从县。太守:一郡行政长官。袁公:指袁可立。
挽歌:一种哀悼死者的曲调。
旌(jīng):旗帜。
书失右将军:意即失去右丞相。右丞相是明初朱元璋所设的官名,后来成为明朝最高的行政长官。
广柳:高柳,即杨柳。
翳:遮蔽。
甘棠:古树名,相传周武王封其弟周公于洛邑,周公死后,百姓思念周公,折下树枝插在地上以为纪念,这棵树就被称为“甘棠”。这里比喻袁可立。
赏析:
《故黎平太守袁公挽歌》是明代诗人袁可立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为挽歌,全篇以“故”字领起,紧扣题旨,表达了诗人对袁可立的追念之情。开篇两句写袁可立生前的政绩及身后的哀荣,“新成”与“永别”,形成鲜明对比,既写出了袁可立生前政绩显赫、声威煊赫之盛况,也写出了袁可立死后哀荣之盛况。中间四句,诗人用“广柳”、“甘棠”等意象,将袁可立比作周公,抒发了对袁公的怀念之情。最后两句,诗人感慨万千,表达了对袁公的崇敬之情和对他的遗文的赞美。全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性,堪称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