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有如此,壮心终不酬。
文多为客难,剑未报君雠。
失职辞戎幕,移居近比丘。
世情容易变,莫向灞亭游。

怀颜廷愉

流落有如此,壮心终不酬。

文多为客难,剑未报君雠。

失职辞戎幕,移居近比丘。

世情容易变,莫向灞亭游。

【注释】
①“怀”:思念。
②“颜廷愉”:即颜廷喜,字廷愉。颜廷喜是南梁诗人。曾为北周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杨坚(即隋文帝)的秘书。
③“流落”:指沦落,被放逐。
④“壮心”:《史记·项羽本纪》载:“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里以项羽自喻,表明自己的豪情壮志未能实现,仍心系故土,不能忘情于国事。
⑤“文多为客难”,《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谓范睢曰:‘寡人憎虏,而郎中之意亦恶也。’范睢谢曰:‘臣非恶虏也,然固畏之。……今大王欲伐匈奴,臣请使秦号令于胡。”此句指作者虽身为客人,但却常为国家大事忧心忡忡。
⑥“剑未报君雠”,《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少时与大司马吴汉俱学,相友善。建武十七年从征交趾,还至丹阳,会虏盛兵精,吴王初立,震恐不安,乃遣援及其弟子驰往交址,因说焉。遂共起兵椎髻穿耳,被甲上马,从数万骑,入闻吴中。吴郡杀其郡守,举兵响应援等。援遂建义兴兵,诛灭逆首。……吴汉闻援将还,大喜以为必破虏矣。及援至,汉果大喜曰:“吾久不欲与诸君共卧起,今得与同病相救,犹昔之燕、赵也。”
⑦“失职辞戎幕”,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载:“诸葛亮出屯南郑,亮数请计略,陈说主图大业之计。”此句表明作者因失意而辞官隐居。
⑧“移居近比丘”,《旧唐书·陆贽传》:“时天下用兵不息,百姓劳弊,公退之后,居宅第中,或乘牛车,或骑马,往来无定所,未尝舍宿他馆。”此句表明作者在隐居期间已迁居寺庙之中。
⑨“世情容易变”,“世情”指世间人情世态。
⑩“莫向灞亭游”出自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其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处用以表达作者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文人因仕途不顺、国家多难而感到无奈和失落的情感。诗中通过对比自己与项羽的壮志未酬、范蠡功成身退、诸葛亮隐居不出以及王维送别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诗歌也反映了作者对名利看淡,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