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开乱竹,孤烛坐潺湲。
世味随年减,浮生到夜闲。
交应同白水,语不离青山。
城市红尘满,烟霞独此间。

春夜同钱叔达陈惟秦斋中雨坐

高斋开乱竹,孤烛坐潺湲。

世味随年减,浮生到夜闲。

交应同白水,语不离青山。

城市红尘满,烟霞独此间。

【注释】

  1. “高斋”:指高远清静的书房。
  2. “乱竹”:杂乱无序的竹子。
  3. “潺湲”:流水声,形容声音缓慢悠长。
  4. “世味”:世间的滋味或世俗的风味。
  5. “浮生”:人生短暂的生命状态。
  6. “白水”:比喻清澈的水,也可引申为纯洁、清澈的关系。
  7. “青山”:青翠的山峦,常用于表示自然之美或友情之深。
  8. “红尘”:指人间的繁华尘世。
  9. “烟霞”:指山间云雾和阳光,常用来描绘美丽的景色。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诗人在宁静环境中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抒发的诗。诗中的“高斋”与“乱竹”形成对比,展现了书房中的雅致与自然的喧嚣,体现了作者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首句“高斋开乱竹”,通过“高斋”与“乱竹”的对照,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纷扰的清净心境。接着,“孤烛坐潺湲”,以“独烛”和“潺湲”描绘出一幅静谧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深夜独坐时的孤独与沉思。

次句“世味随年减,浮生到夜闲”,反映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世间的纷扰和功利感逐渐减少,使得人生的短暂与忙碌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缓解。同时,“浮生”一词的使用,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增添了诗句的哲理深度。

三、四两句“交应同白水,语不离青山”,则是诗人对于人际关系的理解和表达。这里的“白水”与“青山”分别代表了纯净和坚定的关系,表明了诗人希望与人交往时保持真诚与纯粹,不渝于青山绿水的友谊。这种表达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他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最后两句“城市红尘满,烟霞独此间”,则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背景。诗人通过对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都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山林之美的向往。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句的内涵,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深邃思考。它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和表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