馁虎横行甚,村氓骨半枯。
猛应凭伥鬼,威或假妖狐。
白昼常当道,清时敢负嵎。
官兵虚搏击,鸡犬反惊呼。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馁虎横行甚 - 诗句中的“馁虎”指的是饿虎,而“横行甚”表示这只老虎在饥饿之下非常凶猛。这一句描述了老虎因饥饿而变得异常凶猛的场景。
  2. 村氓骨半枯 - “村氓”通常指乡村的普通居民,“骨半枯”意味着这些村民由于饥饿而瘦弱到只剩半条命。这一句描绘了村民们由于食物匮乏而生活困苦的状态。
  3. 猛应凭伥鬼 - “伥鬼”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被鬼魂驱使的恶鬼,这里用来形容那些因饥饿而失去理智的野兽。这句诗暗示了一些因饥饿而失去理智的野兽,它们可能因为饥饿而变得更加凶猛。
  4. 威或假妖狐 - “妖狐”是传说中具有魔法和狡猾性格的狐狸,这里用来比喻一些因饥饿而变得狡猾、难以对付的野兽。这句诗暗示了这些野兽可能利用自己的狡猾来对抗人们。
  5. 白昼常当道 - “白昼”指的是白天,“当道”意味着这些野兽常常出现在白天。这一句表达了这些饥饿的野兽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6. 清时敢负嵎 - “清时”指的是太平盛世,“负嵎”是指背靠着山丘。这句诗可能是在讽刺那些在和平时期还敢于伤害人民的野兽。
  7. 官兵虚搏击 - “官兵”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保护村庄的士兵和官员,“虚搏击”意味着他们实际上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付这些野兽。这一句表达了官员们面对这些饥饿野兽时显得无能为力。
  8. 鸡犬反惊呼 - “鸡犬”指的是家禽和家畜,“反惊呼”意味着这些小动物也因为恐惧而发出叫声。这一句描绘了这些饥饿野兽不仅对人类构成威胁,连家禽家畜也被吓得惊慌失措。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示了饥饿野兽对村民的侵害以及官员们的无力应对。诗人通过对野兽的描述和对官员行为的批判,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民众苦难的关注。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严重问题,即粮食短缺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压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