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东阿酒肆逢,重来相见未从容。
帆飞炎海三秋月,门掩青山半夜钟。
客路迎人惟柳色,贫交赠别只芙蓉。
遥知他日相思处,梦在罗浮四百峰。

【解析】

本诗是诗人于公元754年(天宝三载)春送友人曾倩归岭南,并寄予深情的一首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个字,押平水韵。

“钟山寺”,指南京钟山之南的南都重兴寺。此诗为作者在金陵时所作,故题曰“钟山寺送曾人倩归岭南”。

“东阿酒肆逢”,东阿县,今属山东;酒肆,酒店。这句说自己在东阿酒肆中与朋友邂逅相遇。

“重来相见未从容”,重来,再次来到;见,见面;从容,不慌不忙。这句说这次再度来到此地,彼此又没有像上次那样从容地见面。

“帆飞炎海三秋月”,帆,船帆;炎海,炎热的海边;三秋月,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句写船行海上,正逢中秋,月光皎洁,如秋月般明亮。

“门掩青山半夜钟”,门,指船舱的门户;钟,指寺庙中的报时用的铜钟;青山,青山寺;半夜,指半夜时分。这句说船停泊在青山寺前,半夜时分,船舱门被关闭。

“客路迎人惟柳色”,客路,即客途,旅途中的道路;惟,只;柳色,指岸边的柳树。这句写自己站在旅途中的路上迎接朋友离去,只见岸边的柳树依旧郁郁葱葱。

“贫交赠别只芙蓉”,芙蓉,荷花的别名。这句说自己和这位贫穷的朋友分别时,只是互赠了一枝荷花。

“遥知他日相思处,梦在罗浮四百峰”,遥知,远远地知道或想到。这两句意思是:远远地知道,将来想念的时候,只能在梦中寻访到罗浮山了。罗浮山在今广东增城县东北。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754年(天宝三载)春送友人曾倩归岭南,并寄予深情的一首七绝。诗人在金陵作,所以题为《钟山寺送曾人倩归岭南》。诗分四句,每句七个字,二十个字,用平韵。第一句点题:“钟山寺送曾人倩归岭南”。第二句交代时间、地点和人物:“东阿酒肆逢,重来相见未从容。”“曾”是姓;“东阿”是地名;“酒肆”是酒家,这里泛指酒席宴饮的地方。第三句写景:“帆飞炎海三秋月”,“帆飞”,船帆飞扬;“炎海”,指炎热的海边;“三秋月”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第四句写情:“门掩青山半夜钟。”第五句以物传情:“客路迎人惟柳色。”第六句直抒胸臆:“贫交赠别只芙蓉。”最后以景结情:“遥知他日相思处,梦在罗浮四百峰。”“罗浮”,即罗浮山,在今广东省增城县北,相传是周灵王太子所封,山势雄伟,风景优美,有“岭南第一名山”之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