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渺渺片帆开,一曲离歌落照催。
挟妓每过桃叶渡,寻僧重上雨花台。
芙蓉古岸犹堪采,禾黍遗宫尽可哀。
不必登高频吊古,六朝王气已成灰。

【注释】

长江:指长江水系。渺渺:辽阔无边。片帆:一只小船。桃叶渡:古渡名,在江苏江宁县西北。《太平寰宇记》引《舆地志》:“江南西道江宁府,有桃叶渡。”雨花台:在南京南郊,相传晋代王敦曾在台上宴集,作赋纪念王导。禾黍:泛指庄稼,这里借指故国。六朝:三国和西晋时,建业(今南京市)曾先后为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国的都城;史称为“六朝”。后用以称南京为六朝古都。王气:指金陵的形势,即帝王之气,这里指六朝的遗风。成灰:化成灰烬。

【赏析】

此诗作于作者送别友人谢伯元之时。谢伯元是唐代诗人,与白居易友善。

开头两句写离别时的情状。首句写江上景色:“长江渺渺一片帆开”,长江浩渺,一帆轻展。次句写送别的场面,“一曲离歌落照催”,夕阳西下,离歌声声,催人泪下。这两句以景衬情,渲染气氛,烘托出惜别的深情。

第三句写友人离去的情景:“挟妓每过桃叶渡”,“挟”字写出了友人的身份和行为。“桃叶渡”是一个地名。南朝宋时,建业(今南京)有“桃叶渡口”,这是当时一个繁华的地方,也是男女约会的地方。这里用典,既表明了送别的地点,又暗示了两人的关系。末句“寻僧重上雨花台”,说明友人要去做和尚,于是诗人陪同友人一同前往金陵附近的雨花台游览。雨花台是一处风景胜地,这里既是朋友离别之地,又是朋友相聚之所。

第四句“芙蓉古岸犹堪采,禾黍遗宫尽可哀”,写金陵风光。“芙蓉”指荷花,芙蓉洲是旧日的一个地名,位于金陵城外,风景优美。“禾黍”是古代粮食作物的总称,这里借指农田。末句“不必登高频吊古,六朝王气已成灰”,写送别时的心情。“登高”指登临金陵城上的北固楼,这是历来文人墨客抒发感慨的地方。古人常在此凭吊往昔的帝王之都,表达兴亡之感。“频吊古”三字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受。“王气”二字,则暗用了曹操“王气已尽”的说法。最后两句说:“不必登高频吊古”,不必去金陵城北固楼上反复凭吊过去的历史。“六朝王气已成灰”,金陵昔日的繁华已成过去,历史的沧桑感已经消失殆尽。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全诗紧扣题意,写送别之情,抒伤时之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