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岁晚滞征途,无那离心满五湖。
花外烟霞双屐冷,竹中风雨一灯孤。
断猿叫月朝归峡,孤雁啼霜夜入芦。
忆汝松窗读周易,莫教三径易荒芜。

【注释】

起惟扬弟:指作者的侄子,名惟扬。维扬,即今江苏扬州市一带,这里泛指故乡。

五湖:泛指太湖和松江一带水乡。

双屐:两双木屐,古代穿草鞋者多赤足,故有“履”之称。屐,音jī。

竹中风雨一灯孤:竹篱内,雨中,一盏孤灯,形容旅途孤独。

断猿叫月朝归峡:早晨,猿在峡口悲号着送客远行。

芦:芦苇。

周易:书名,《易经》的简称。

【赏析】此诗为作者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春自江陵至京师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侄子的深切怀念和关切之情。

首句“谁怜岁晚滞征途”,点明时当暮春三月,正是春光烂漫之时,诗人却滞留在征途之中,心情是颇为凄凉的。次句“无那离心满五湖”,则进一步抒写这种感情。五湖,即太湖、松江等地名,泛指家乡。诗人用“满”字写出了思乡之情十分浓郁。第三句“花外烟霞双屐冷”,“花外”二字,既点出时当早春,又暗寓诗人此时身在异乡,心情惆怅之意。第四句“竹中风雨一灯孤”,描绘了一个孤寂而凄凉的画面:雨中,竹篱内,一盏孤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在这寒冷的夜晚,只有诗人一人独坐其中。这两句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寂寞之感。最后两句“断猿叫月朝归峡,孤雁啼霜夜入芦”,则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寂寞。诗人想象自己清晨在峡谷之中听到一声声断续的猿鸣,心中不禁涌起一阵伤感;看到天空中飞过的孤雁,也不免感到一种凄清之感。而在这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芦苇丛生的岸边,听着远处传来的雁鸣之声,心中更是充满了无尽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