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作郡到长溪,五马时从柳外嘶。
官舍鸟啼春寂寂,公庭吏散草萋萋。
山城夜月闻弦诵,瘴海秋风绝鼓鼙。
日向习家池上醉,儿童争唱白铜鞮。
【注释】
寄长溪史使君德明:寄给长溪的史使君史德明。长溪,即福建长乐县。史德明曾任闽中观察使,后任福建安抚史。
官舍:官府的屋舍。
萋萋: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瘴海:南方多山的地区,气候潮湿,多瘴气,俗称“瘴海”。这里借指岭南地区。
白铜鞮(di):地名,在今河南洛阳东。传说舜时有女子名娥皇、女英去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之野。舜二弟重华追至洞庭,葬于苍梧,因号为湘夫人。后人遂以二妃墓为湘山。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的第三首诗。此诗写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以及他对友人所居地方的赞美之情。全诗用五言律诗的形式,描写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对友人所居地方的赞美之情。
首联“少年作郡到长溪,五马时从柳外嘶”,是说诗人年轻的时候担任郡守到长溪任职,常常骑着五匹马从柳树丛中跑过,发出嘶鸣的声音。
颔联“官舍鸟啼春寂寂,公庭吏散草萋萋”意思是说,官衙里鸟儿的叫声让整个春天都显得静谧,公堂里的官吏们已经散去,而院子里的草却长得茂盛起来。
颈联“山城夜月闻弦诵,瘴海秋风绝鼓鼙”意思是说,在山城里晚上可以听到琴声悠扬;而在瘴气弥漫的南方风土中,秋风也吹响了战鼓,但再也没有人击打了。
尾联“日向习家池上醉,儿童争唱白铜鞮”意思是说,太阳在习家池边落下,孩子们争相唱起歌谣,歌声传遍了整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