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亭落木已纷纷,无那离情对夕曛。
极浦风烟随鸟尽,寒潭秋色与僧分。
兰舟独载千峰月,竹杖同扶九曲云。
此日江蓠正堪采,为余遥荐武夷君。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全诗内容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
“津亭落木已纷纷”,津亭是渡口,落木纷飞,意味着诗人与友人将要分别在即。
“无那离情对夕曛,极浦风烟随鸟尽,寒潭秋色与僧分”,夕阳西沉,暮霭渐浓,送行者的离愁别绪与落日余晖交融在一起,使整个景色都笼罩着一片凄凉气氛;随着天色渐晚,江面上的风和烟也消失了踪影,而那寒潭中的秋色却依然如故地被僧人所分。这几句写景十分生动细腻,富有层次感,景物的变化与人物的情感变化相吻合。
“兰舟独载千峰月,竹杖同扶九曲云”,这里描写了诗人自己独自乘坐一叶扁舟,带着一轮明月,沿着九曲溪而上,去武夷山观赏奇景。
“此日江蓠正堪采,为余遥荐武夷君”,诗人用江蓠来比喻诗人,说江蓠正在采摘的时候,正好可以采摘,用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之情,同时借以表示对友人远行旅途平安的美好祝愿。
【答案】
译文:
渡口的树木已渐渐飘落,我无法承受离别时的伤感。
天边的夕阳映红了半边天空,江上的水汽和风烟都已消失。
寒潭的秋色和僧人的身影融为一体,仿佛秋色就是僧人的身影。
独自乘着小舟,带着一轮明月,沿九曲溪而上,去武夷山观赏奇景。
今天江蓠正好可以采摘,它像诗人一样值得赞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作者送别朋友林熙工和陈汝翔,陈伯孺以及潮上人游武夷。
首联“津亭落木已纷纷,无那离情对夕曛”写分手时所见之景和所生之情。津亭是渡口,是送别的地点。“夕曛”指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暮气沉沉,景色凄清。诗人站在津亭中,看着眼前一片萧瑟的树林,听着脚下落叶声声,心中不禁生出许多离别之感。
颔联“极浦风烟随鸟尽,寒潭秋色与僧分”,写分手后所见之景和所怀之情。“极浦”指的是江水最深处的地方,也就是诗人将要乘坐小船继续前行的地方。“寒潭”是指深潭,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寒潭秋色”。两句诗写景非常细腻,富有层次感,景物的变化与人物的情感变化相吻合。随着天色渐晚,江面上的风和烟也渐渐地消失了踪影。而那冷清的潭水里的秋天景色,却依然是那么地静寂和清冷。这时,一位僧人正在潭边修行打坐。他的身影似乎融入了这寒潭之中,成为了潭水的组成部分。这两句诗把一个宁静的秋夜写得很有境界,也给离别的诗人带来了一丝安慰。
颈联“兰舟独载千峰月,竹杖同扶九曲云”写诗人自己独自乘坐一叶扁舟,带着一轮明月,沿着九曲溪而上,去武夷山观赏奇景。“兰舟”指船,“竹杖”指手杖。诗人独自乘坐小船,带着一轮明月,沿着九曲溪而上,去武夷山观赏奇景。
尾联“此日江蓠正堪采,为余遥荐武夷君”,诗人用江蓠来比喻诗人,说江蓠正在采摘的时候,正好可以采摘,用来表达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之情,同时借以表示对友人远行旅途平安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语言平易流畅,意境深远清远,风格清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