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晚扁舟发水濆,劳劳亭下叹离群。
一行雁影斜阳见,几处砧声半夜闻。
作客厌看吴苑月,思亲翻望秣陵云。
他时九漈劳魂梦,跨鲤仙人正是君。

注释:

  • 扁舟发水濆(fén): 船从水边出发。发,出发。濆,水流冲击岸边形成的小土丘或沙洲。
  • 劳劳亭下叹离群: 在离别的亭子下感叹自己像孤雁一样离群索居。劳劳,悲伤、忧愁的样子。
  • 一行雁影斜阳见: 在傍晚的斜阳中看到一行大雁的影子。一行,成行,整齐排列。
  • 几处砧声半夜闻: 在深夜里听到了几处妇女捣衣的声音。砧声,指妇女捣衣的声音。
  • 作客厌看吴苑月: 作为旅人,厌倦了欣赏吴地的月亮。作客,在外做客的人。
  • 思亲翻望秣陵云: 思念家乡的时候,反而抬头仰望秣陵(今南京市)的云彩。
  • 他时九漈劳魂梦: 以后在梦中梦见九重山的云雾缭绕。
  • 跨鲤仙人正是君: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总共28个字。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何伯达返回鲤湖时所作的。诗人用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别离的画面。

首联“岁晚扁舟发水濆,劳劳亭下叹离群。”诗人以水边的扁舟出发来表现自己的离别之景,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之情。”劳劳亭下”, “劳劳”两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颔联“一行雁影斜阳见,几处砧声半夜闻。”则通过大雁和砧声,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离别之情。”一行雁影斜阳见”描绘了夕阳下大雁成队飞翔的情景,而”几处砧声半夜闻”则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寂寞。

颈联“作客厌看吴苑月,思亲翻望秣陵云。”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吴苑月”指的是吴地的月亮,而“秣陵云”则是指秣陵的天空云彩。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又反映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

尾联“他时九漈劳魂梦,跨鲤仙人正是君。”诗人寄予了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期待。“九漈”,即九天之上的云雾,象征着高远的梦想。“跨鲤仙人”则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代表着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诗人希望在未来有朝一日,能够在梦中见到这位仙人,与他在鲤湖重逢。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同时,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