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青衫万斛尘,沟隍十口计全贫。
关河偏阻空囊客,童仆潜归得意人。
云路岂能容野性,帝乡元不住闲身。
长安浪说春光好,未见丘园非是春。
下第后书怀
徐熥
一领青衫万斛尘,沟隍十口计全贫。
关河偏阻空囊客,童仆潜归得意人。
云路岂能容野性,帝乡元不住闲身。
长安浪说春光好,未见丘园非是春。
注释:
- 第一句:“一领青衫万斛尘”形容诗人的穿着简朴,而他的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尘埃和污垢,这反映出他内心的不平静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 第二句:“沟隍十口计全贫”描绘了诗人生活的困境,家中人口众多,生活拮据,体现了他贫困潦倒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无奈和悲哀。
- 第三句:“关河偏阻空囊客”意味着诗人在政治生活中遭遇挫折,像被遗弃的游子一样四处漂泊,无法找到合适的位置,这反映了他在政治道路上的艰难处境。
- 第四句:“童仆潜归得意人”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成功人士的羡慕,也暗示了他对自己境遇的无奈和失落。
- 第五句:“云路岂能容野性”表明诗人追求的并不是世俗的道路,而是高远的境界,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没有给他留下足够的空间。
- 第六句:“帝乡元不住闲身”表达了诗人对帝王宫殿的向往,但他的现实处境让他无法实现这个愿望,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遥远的帝都之中。
- 第七句:“长安浪说春光好”则是诗人对现实的一种感慨,他虽然身处繁华的城市,但内心却并不感到快乐,反而觉得春天的美景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赏析:
《下第后书怀》是明代诗人徐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个人遭遇和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诗中的“扬云白未玄”,寓意着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命运多舛,未能得到应有的认可;而“回看故国八千里,误戴儒冠十七年”,则揭示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状无力改变的无奈。
徐熥不仅展现了自己深沉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阶层普遍存在的困境和心理矛盾。整首诗以沉郁顿挫的语言,深刻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得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所经历的辛酸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