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枕愁听五岭猿,瘴江何处不消魂。
羊城月送春潮上,蚬水风催夜渡喧。
茉莉卖钱香满市,芭蕉成布绿连村。
明知此去蛮乡恶,无奈飘零别故园。

【注释】:

客枕愁听五岭猿,瘴江何处不消魂:客人在枕头上听着五岭的猿声,不知瘴气弥漫的江水哪里没有让人销魂的地方。五岭:指湖南、广东一带的山岭。瘴江:南方多瘴气的江水,即湘江。

羊城月送春潮上,蚬水风催夜渡喧:广州(羊城)月色送走春天的涨潮,蚬水(指珠江)的风催促着夜间渡船的喧闹。羊城:古称广州,今广东省省会。

茉莉卖钱香满市,芭蕉成布绿连村:茉莉花卖出了钱,香气弥漫在城市;芭蕉叶变成布,长满了绿色的村庄。

明知此去蛮乡恶,无奈飘零别故园:虽然知道这番远行去到蛮荒之地很艰苦,但也只能无可奈何地离别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陈惟秦为一位客家游子送别其友人。全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情调低沉悲壮。首联“客枕愁听五岭猿,瘴江何处不消魂”,以夸张手法,将游子远赴他乡的愁绪和羁旅之苦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第二句中的“五岭”点出地点,“猿声”则渲染了环境氛围。“瘴江”既写出了南方多瘴气的特点,又暗示了游子将要到达的南方地区。“消魂”二字用得极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游子在听到五岭猿声后的心境,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

颔联“羊城月送春潮上,蚬水风催夜度喧”,通过描绘广州的月亮与春潮、夜渡的场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羊城月”暗指广州,而“春潮”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蚬水”则是珠江的别称,“风催夜度”则表达了游子在夜晚渡江时的艰辛与无助。

颈联“茉莉卖钱香满市,芭蕉成布绿连村”,以对比的手法,从两个方面展现了南方的自然美景。“茉莉卖钱香满市”中的“茉莉”是一种香料植物,此处用来形容茉莉花的美丽与香气四溢。“芭蕉成布绿连村”则是指芭蕉叶被用作制作绿色布料,使得村落变得一片翠绿。这两个画面共同勾勒出了南方的自然风貌。

尾联“明知此去蛮乡恶,无奈飘零别故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蛮荒之地的担忧和不舍。“蛮乡”既指南方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暗示了游子将要面对的艰苦环境。“飘零”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最后两句中,诗人用“别故园”一词,将离别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远离故土、漂泊天涯的游子的形象,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