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父孤坟蔓草荒,行人何用叹兴亡。
汉家多少功臣骨,若个能归葬故乡。
《亚父冢》是明代诗人程敏政的代表作之一,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描绘了范增墓荒凉的场景。
诗句:亚父孤坟蔓草荒,行人何用叹兴亡。
译文:亚父的坟墓荒芜破败,无人来此感叹世事的兴衰与变迁。
注释:亚父,指战国时期项羽的谋士范增。
赏析:范增作为项羽的主要谋士,其地位和影响力在当时是不可撼动的。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墓地也变得荒凉不堪。这不禁让人们思考,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或许,正是因为历史的无情和社会的变迁,才使得曾经辉煌一时的人物逐渐失去了他们的地位和尊严。
诗句:汉家多少功臣骨,若个能归葬故乡。
译文:汉朝有多少位功臣的尸骨,又有谁能安葬在他们的故乡呢?
注释:汉家,泛指汉代的统治者或人民。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深深怀念和惋惜之情。在他们为国捐躯、英勇奋斗的背后,往往是家庭的不幸和命运的多舛。因此,当这些英勇的将士逝去后,他们的遗骨往往无法得到妥善安葬,只能被埋藏在荒野之中,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既是对他们一生奉献的赞美,也是对他们悲惨命运的哀叹。
范增(前277年-前204年),居鄛人(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区)。范增是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尊称为“亚父”,又称“楚亚父”。他参与了倒秦的项梁起义,后为项羽谋士,被尊称为“亚父”。范增曾向项羽献计灭秦,但因项羽不信任而离开,最后孤独地离世。
范增墓,位于徐州市彭城路乾隆行宫后的土山上,也称亚父冢。范增(前277-前204年),居鄛(今安徽)人,参加了倒秦的项梁起义,后为项羽谋士,被尊称为“亚父”。范增曾向项羽献计灭秦,但因项羽不信任而离开,最后孤独地离世。
范增,即范增,原名项籍,字子房,楚国沛郡人也。他在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的主要谋臣,参与并主导了推翻秦朝的军事行动。范增在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的主要谋士,被尊称为“亚父”。范增在项羽起兵反秦后,成为其重要谋士,帮助项羽制定了许多重要的战略和战术。范增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范增(前277-前204年),居鄛(今安徽)人,参加倒秦的项梁起义,后为项羽谋士,被尊称为“亚父”。范增曾向项羽献计灭秦,后因不被信任而离开项羽,最后孤独地离世[汉国运之兴衰]。
汉高祖曾评价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军饷,运粮草,使百姓免于冻饿,而卒不克终其业者,子房也。”范增虽然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远见卓识,但由于项羽的猜疑和猜忌,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初衷[程敏政《亚父冢》]。
白头空作楚谋臣,填胸一怒缘何事,嬴得渔樵冷笑人。范增的事迹和遭遇让人深思。虽然他在军事上为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的下场却让人唏嘘不已。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谋士的态度和观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