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幅胭脂湿未干,谁将春色寄毫端。
山窗无事闲相对,犹胜慈恩寺里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题杏花戏赠幼孺》。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半幅胭脂湿未干,谁将春色寄毫端。
注释:
- 胭脂:一种红色颜料,常用于化妆或书写。
- 未干:表明胭脂还未完全干燥。
- 毫端:指笔尖,即书写工具的尖端。
赏析:
这句诗用“半幅胭脂”来形容杏花的颜色鲜艳,但又没有完全干透,仿佛还带着一点湿润。这里的“湿未干”既形容了杏花的色彩,也表达了春天的气息。而“谁将春色寄毫端”则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典故,“寄毫端”指的是将美好的东西寄托在笔尖上,这里暗指杏花的美被作者捕捉并记录在纸上。整句诗通过对色彩和动作的描绘,展现了春日里杏花的美丽与生机。
第二句:山窗无事闲相对,犹胜慈恩寺里看。
注释:
- 山窗:指山中的窗户,通常意味着安静、幽静的环境。
- 无事:没有什么事情要做,形容心情宁静。
- 闲相对:闲暇时互相看着、欣赏对方。
- 慈恩寺:位于长安城西的一个寺庙,因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李太妃而得名。
赏析:
“山窗无事闲相对”这一句通过描述一个安静的山中环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平静与愉悦。这种宁静的氛围使得观赏杏花成为了一种享受,甚至比在繁华的城市中看到更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而“犹胜慈恩寺里看”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感受,即使身处喧嚣之地,也能有如在清幽山林中找到的美好。
总结:
《题杏花戏赠幼孺》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王昌龄诗歌创作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