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绝尘鞅,众虑寡所营。
长啸谷声应,抚琴薰风生。
云流古洞湿,雨过寒潭清。
年光自代谢,草木随枯荣。
且尽杯中酒,遑图身后名。

【注释】:

山居绝尘鞅,众虑寡所营:在深山中隐居,与世俗的纷扰隔绝。

长啸谷声应,抚琴薰风生:在山中长啸,山谷中的回声回应;抚琴时,微风吹来,带来清新的气息。

云流古洞湿,雨过寒潭清:云雾缭绕的山洞湿润,雨后清澈的潭水更加明亮。

年光自代谢,草木随枯荣:岁月变迁,万物更替,就像草木随着季节更迭而枯萎、再生长。

且尽杯中酒,遑图身后名:暂且尽情地品尝杯中美酒,不必过分追求死后的名声。

【译文】:
我隐居在深山之中,远离了世俗的纷扰和名利的争夺;心中不再有忧虑,只有自然的美景陪伴。我在山谷中长啸,山谷的回声仿佛在回答我;我抚琴时,微风吹拂着,带来了清新的空气。
云雾缠绕在古老的山洞中,使得洞内湿润;雨水过后,清澈的潭水显得格外明亮。时间如同流水一般,不停地流逝,万物都在不断地更替,就像草木随着季节的变换而生老病死。
我只想要尽情地享受这美酒,不去考虑身后的名声和利益;人生短暂,何必过于计较呢?

【赏析】:
《感遇》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林、饮酒赏景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超脱。

首句“山居绝尘鞅”,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一个幽静的山林之中。这里的“尘鞅”一词,既指俗世的烦恼,也暗喻世俗的纷扰和追逐。诗人选择在深山之中隐居,显然是为了远离这些纷扰,寻找内心的宁静。

第二句“众虑寡所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世俗的纷扰中,他选择了放下一切杂念,只专注于山水之美。这种选择,不仅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的向往,也是他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接下来的句子,“长啸谷声应,抚琴薰风生”,更是展现了诗人的独特生活情趣。他在山中长啸,声音回荡在山谷之中,仿佛与大自然产生了共鸣。同时,他也在抚琴,琴声随风而来,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和谐。

诗的后半部分,“云流古洞湿,雨过寒潭清”,则是对前文的进一步拓展。这里的“云流”、“雨过”,都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而“古洞湿”、“寒潭清”,则反映了诗人对这些变化的态度——既感慨生命的短暂,又欣赏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最后两句“年光自代谢,草木随枯荣”,则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年光”与“草木”的变化,表达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他认为,无论世间如何变迁,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就像草木一样。而人的生命也是如此,我们应该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也传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自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