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帆涉淮水,天气苦寒冱。
积雪明长崖,斜阳横古渡。
渔灯隔浦来,人烟数家聚。
前途多风尘,故山隔云树。
栖栖问去津,悠悠叹行路。
远涉犹未穷,徘徊日将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五言律诗。下面是对每个诗句的释义和赏析:

  1. 晚渡淮水(晚渡,即傍晚渡河)
    孤帆涉淮水,天气苦寒冱。
    译文:傍晚时分,我乘着一叶孤舟渡过了淮河,天寒地冻,河水结冰。
    注释:“孤帆”指一叶小船;“涉淮水”指的是渡过淮河,也就是渡过了长江;“天气苦寒冱”是指天气极其寒冷,水都结成了冰。
    赏析:首句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独自驾舟过江的景色。”孤帆”和”涉淮水”两个词组营造了一个孤独而坚韧的形象,突出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冷静与坚定。

  2. 积雪明长崖(积雪)
    积雪明长崖,斜阳横古渡。
    译文:长满积雪的山崖清晰可见,夕阳斜照在古老的渡口上。
    注释:这里的”积雪”指的是覆盖在山坡上的雪;”长崖”指的是险峻的山峰;”斜阳”是指太阳光线斜射的角度;”古渡”则是古老的渡口。
    赏析: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渡口的景色,通过”积雪明长崖”和”斜阳横古渡”这两个景象的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变化。

3-8. 渔灯隔浦来,人烟数家聚。前途多风尘,故山隔云树。
栖栖问去津,悠悠叹行路。远涉犹未穷,徘徊日将暮。
译文:远处传来渔人的灯火,几户人家聚集在岸边。前途充满风尘,故乡的山峰被云雾环绕。
注释:这四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旅途中的迷茫和无奈。
赏析:从这三句可以看出,诗人已经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踏上了漫长的旅程。”渔灯隔浦来”和”人烟数家聚”反映了诗人所见之景,而”前途多风尘,故山隔云树”则透露出他内心的忧愁。

  1. 栖栖问去津(栖栖)
    栖栖问去津,悠悠叹行路。
    译文:四处打听渡口,感叹着漫漫旅途。
    注释:这里的”栖栖”可能是形容行动匆忙或焦虑的状态;”去津”指的是询问渡口的方向。
    赏析: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的无奈和辛酸,以及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中的感受,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生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