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蚤践菊村踪,学富才充气宇雄。
沧海遇仙传异术,金台承诏谒重瞳。
奉祈礼寺恩荣渥,解组鄞江寿考终。
愧我疏庸相见晚,束刍聊酹柳庄风。
【注释】
挽柳庄袁先生:袁可立(1574—1642)字可大,号六园。明末辽东人。明末以兵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入清。后为南明弘光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加少保衔,加太子太保衔。清摄政王多尔衮逼帝逊位,授官平西将军,随从入关,进封成国公。后任两广总督、吏部尚书等官职。著有文集30卷、诗集8卷。
菊村:指袁可立家乡高邮。菊,菊庄;村,即村居。
学富才气雄:学问渊博、才华出众。
沧海遇仙传异术:在沧海中遇到仙人传授异术。
金台承诏谒重瞳:接受朝廷诏书,拜见秦始皇的陵墓。
奉祈礼寺恩荣渥:到礼部寺行贿求得恩惠。
解组鄞江寿考终:离开官场回到家乡鄞江,安享长寿。
愧我疏庸相见晚:惭愧自己才能平庸,与先生相识太迟。
束刍聊酹柳庄风:用一束草表示对先生敬意。柳庄,指袁可立故乡高邮。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追悼友人而作。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袁可立的深厚怀念之情。
首联写袁可立少年时期就有远大的抱负和才华,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在学术上造诣很深。
颔联写袁可利用自己的才华和才能帮助国家度过困难,他在沧海中遇到了仙人传授了神奇的法术。
颈联写袁可利用自己的才能和地位接受了皇帝的诏书,去觐见秦始皇的陵墓,并得到恩宠和荣誉。
尾联写诗人因为自己才能平庸,没有及时结识袁可立这样的朋友而感到惭愧。他只能用一束草来表示对袁可立的敬意。
这首诗通过赞美袁可立的才学和成就,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深深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谦逊和真诚,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