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高辙久湮芜,之子寥寥踵后途。
九窍入烟犹骂敌,一门赴水只存孤。
沈朱效义真良仆,赵谢偷生岂丈夫。
谁秉当时修纂笔,竟遗忠节快奸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常山高辙久湮芜,之子寥寥踵后途。

  • 常山:地名,位于今河北省境内,此处代指北方边关。
  • 高辙久湮芜:高辙,即高官显贵所走的道路,这里比喻仕途之路。”湮芜”表示道路被尘土覆盖,象征着昔日显赫一时的高官如今已无人问津。
  • 之子:指袁天与的儿子。
  • 寥寥:稀少、不多的意思。
  • 踵后途:跟随在父辈之后,继续前行。

九窍入烟犹骂敌,一门赴水只存孤。

  • 九窍入烟:形容极度悲痛和愤怒,好像有九个孔洞的烟气直冲云霄。
  • 骂敌:用言语斥责敌人。
  • 一门赴水只存孤:形容家族中只有一个人幸存,全家人都投身于水中。

沈朱效义真良仆,赵谢偷生岂丈夫。

  • 沈朱:指沈约和陆贽两位唐代著名大臣。
  • 效义:以忠诚和道义为榜样。
  • 赵谢偷生:指的是赵孝光和谢灵运两位南宋时期的人物,他们选择苟且偷生。
  • 偷生”岂”:难道可以苟且偷生吗?

谁秉当时修纂笔,竟遗忠节快奸谀。

  • 谁秉:指的是谁执笔撰写。
  • 修纂笔:整理、编纂书籍。
  • 遗忠节快奸谀:丢弃了坚守忠诚和气节的行为,迎合了奸邪之人。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忠臣烈士的怀念以及对当世政治风气的批评。诗中通过描绘袁天与后代的事迹,展现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忠诚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许多忠臣被奸臣陷害,导致家族蒙羞。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