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归怀尚百忧,何时更得曲江游。
十年戎马暗南国,万里烽烟接素秋。
可念此公怀直道,焉知李广未封侯。
杖藜叹世者谁子,天入沧浪一钓舟。
司马丈,十年戎马暗南国,万里烽烟接素秋。可念此公怀直道,焉知李广未封侯。杖藜叹世者谁子,天入沧浪一钓舟。}
{《司马丈乞身未允闻已南归集杜遥寄》是明代诗人唐伯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司马丈乞身未允闻已南归集杜遥寄》赏析
在唐伯元的《司马丈乞身未允闻已南归集杜遥寄》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历经沧桑的诗人,他以沉痛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描绘了一幅战乱频仍、英雄迟暮的乱世图景。
诗中“十年戎马暗万国,万里烽烟接素秋”表达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十年间,戎马不息,烽烟遍布,国家的安宁与百姓的生活被战争的阴影笼罩。而“想见归怀尚百忧,何时更得曲江游”则透露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句“可念此公怀直道,焉知李广未封侯”展现了诗人对正直之士的同情和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他认为那些坚持原则、不畏强权的志士应当受到尊重,而那些贪图名利、不顾正义的人则应当受到谴责。这里的李广指的是历史上的名将李广,他的事迹也成为了诗人批判的对象。
诗人的感慨并未就此止步。他感叹“杖藜叹世者谁子”,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他看到世间的人们纷纷叹息,感叹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不慕名利,只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天入沧浪一钓舟”则是诗人对自己理想生活状态的描述。他渴望像庄子那样,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享受宁静与自由。这里的沧浪指的是大海,而钓舟则象征着诗人追求的心灵归宿。
《司马丈乞身未允闻已南归集杜遥寄》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英雄的同情,还表达了他对个人信仰的追求和维护。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