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
若过旗亭多买醉,不须吊古漫题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整体把握诗意,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两句写送别之情。诗人以轻松的笔调写起,首句写送别的场景。荆门,指荆州的西门,这里借代荆州。诗人以轻松的笔调写起,首句写送别的场景。荆门,指荆州的西门,这里借代荆州。诗人以轻松的笔调写起,首句写送别的场景。第二句写送别的情绪。西入荆门是指诗人从江陵出发,向西进入荆州西门。“感客情”即有感于离别之情的意思。此句是写送别的情境。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两句写送别之地。“三国已亡”“三家犹在”,是说三国鼎立的局面早已结束,而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也不复存在了。“遗”字写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写出了对往昔的留恋之情。“三家犹在”“几家犹在”则点出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地方。“荒城”既指荆州城,也指友人所居之处。这两句是过渡到后文写景的句子。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四句写诗人所见的景物。诗人由“感客情”而发,想到友人即将离开自己前往荆门,不禁生出许多感慨。于是便写了眼前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怀。诗人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把眼前之景写得如在眼前,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云边的路弯弯曲曲地环绕着巴山,树上的鸟叫声不时传来,河里的水流潺潺作响。“云边”、“树里”、“巴”、“汉”等词语都是写景的关键词。

最后一句“若过旗亭多买醉,不须吊古漫题名”写诗人对友人的祝福语。意思是说:如果路过旗亭,你多多买些酒喝吧,不必去凭吊古人,浪费笔墨,徒增伤感!“旌旗亭”是古代设在道路旁的旅店,供行人休息住宿之所。“旗亭酒”为当时人们饮酒的场所。“吊古”就是凭吊古迹,“吊”通“悼”,“吊古”就是怀念过去。“题名”则是在古迹上题字留念。诗人劝慰他的朋友不必如此,因为现在正是天下太平的时候,人们应当好好享受人生。此句是全诗的收束,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答案】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送人之荆门

长江风扬布帆轻,西入荆门感客情。(第一段)

三国已亡遗旧垒,几家犹在住荒城。(第二段)

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第三段)

若过旗亭多买醉,不须吊古漫题名。(第四段)

赏析:

首联写诗人送别朋友时的场景:长江上的船儿扬起了帆,驶向了荆门。“西入荆门”是诗人要离去的方向;“感客情”是诗人要离去的原因。

颔联写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情感:荆门一带已经没有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只有几家人仍然居住在那荒废的城市中。

颈联写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景色:云边的路曲折地绕过巴山;树里的河流发出潺潺的水声。

尾联写诗人对朋友的祝愿:如果你路过旗亭,就多买些美酒来喝;不必去凭吊古人,浪费时间和笔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