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读西竺书,我读东鲁文。
我坐支叶烦,复有彼此分。
何当罄忘之,缁素如一人。
譬生文字先,同为葛天民。
无言亦无辩,熙熙乐芳春。

【注释】

  1. 支叶:即“枝叶”之误,这里指佛教的教义。烦:烦扰、纷乱的意思。
  2. 彼:指佛教的教义。
  3. 缁素:指僧人和道士,缁指僧人,素指道士。
  4. 葛天民:指远古时代的百姓。
  5. 熙熙:形容人快乐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七古诗,诗人以佛教的教义为话题,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佛教的看法。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第一句“公读西竺书,我读东鲁文”,意思是说,我们两个人都是读书人,但是所读的书却不同,一个是佛教的教义,一个是儒家的书籍。这里的“公”指的是作者的朋友蒲庵老和尚,“我”则指的是作者自己。
    第二句“我坐支叶烦,复有彼此分”,意思是说,我虽然喜欢佛教的教义,但是却因为自己的学识和见解有限,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道理,因此会感到烦恼。这里的“支叶”指的是佛教的各种教条和仪式。
    第三句“何当磬忘之,缁素如一人”,意思是说,总有一天我会完全忘记这些烦恼,无论我是否出家为僧,我都将与你们一样,都是追求真理的人。这里的“磬”指的是彻底遗忘。
    第四句“譬生文字先,同为葛天民”,意思是说,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生命的起源就是文字,我们都是人类最早的祖先之一,共同生活在葛天时代。这里的“葛天民”指的是远古时代的人们。
    第五句“无言亦无辩,熙熙乐芳春”,意思是说,无论是说话还是沉默,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而我们应该快乐地享受这美好的春天。这里的“芳春”指的是美好的春天。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于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