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云山一何好,日夜无端入孤抱。
平生性僻爱云山,岂知却被云山恼。
昔住阚湖烟水东,一行一坐青山中。
青山起伏春蔼蔼,白云吞吐天空空。
寻复扁舟泛吴越,吴越青山更清绝。
联联翩翩接荆楚,千里白云如喷雪。
只今置身城市闲,可怜举眼无青山。
琴抚归樵碧窗静,歌咏紫芝清夜阑。
安得便携妻子去,入山竟作山中住。
纵然宾客远相过,山窅云深不知处。
自念少时贪读书,壮年立志卑唐虞。
半世未明周孔学,九重空望夔龙趋。
短剑虽曾铸顽矿,蒯缑零落尘埃冷。
忍闻天下暗旗旌,耕莘钓磻向何境。
仰天俯地徒尔为,与世低昂心转迷。
几迥对饭不能食,慨然只起云山思。
城中隐君胡仲厚,酌酒论诗十年友。
经书不独满胸中,画作何曾在人后。
知我已是山中人,先为画山兼画云。
【注】云山:指山间的云雾。阚(kǎn)湖:水名,在今江苏无锡西南。《太平寰宇记》:阚湖,在江阴县南一里,一名南湖,一名南渎口,一名南溪口。
【译文】
我多么喜爱云山啊,日夜无端地沉浸在孤独的怀抱中。
我的性情僻远而爱好云山,哪里知道却被云山所恼。
曾经居住在阚湖烟水东边,一行行青山中有我独自坐卧。
青山起伏春意盎然,白云吞吐天空空阔无边。
寻复扁舟泛吴越,吴越青山更清绝。
联联翩翩接荆楚,千里白云如喷雪。
如今我身处于城市闲居,可怜眼前景致没有一片青山。
琴声抚着归樵人,碧窗寂静静悄悄,歌咏紫芝清夜阑。
我怎能携带妻子去,入山竟作山中住?
纵然宾客远相过,山窅云深不知处。
自念少时贪读书,壮年立志卑唐虞。
半世未明周孔学,九重空望夔龙趋。
短剑虽然曾铸顽矿,蒯缑零落尘埃冷。
忍闻天下暗旗旌,耕莘钓磻向何境?
仰天俯地徒尔为,与世低昂心转迷。
几度对饭不能食,慨然只起云山思。
城中隐君胡仲厚,酌酒论诗十年友。
经书不独满胸中,画作何曾在人后。
知我已是山中人,先为画山兼画云。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也是一首山水田园词。作者以画家的身份,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融于其中。全词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云山”二字,既点题又总括全篇,是全诗的中心意象。作者以诗人的笔墨,绘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图。
第二句“一日无端”,说明作者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无法自拔。第三句“平生性僻爱云山”,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性格特征,即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第四句“岂知却被云山恼”,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和升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他性格中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卷。第五句“昔日住在阚湖南面”,点明了自己的住所;第六句“行行青山有我在”,描绘了自己在青山之中的情景;第七句“青翠起伏春蔼蔼”,则进一步描绘了青山的美丽;第八句“白云吞吐天空空”,则描绘了天空的辽阔和高远。
第九句“寻复扁舟泛吴越”,则是对前八句的总结,表明自己已经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吴越之地。第十句“吴越青山更清绝”,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和升华,表达了作者对吴越地区山清水秀的喜爱之情。
第十一、十二两句“联联翩翩接荆楚,千里白云如喷雪”,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描绘了江南地区的美丽景色。这里的“荆楚”、“千里”、“白雲”等词语,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诗意。
第十三、十四两句“只今置身城市闲”,则转向了自己的现实生活。这里的“城市闲居”和前文的“吴越青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第十五、十六两句“琴抚归樵碧窗静”,“歌咏紫芝清夜阑”,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描绘了作者在城市生活中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这里的“归樵”、“紫芝”等词语,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和诗意。
最后两句“安得便携妻子去,入山竟作山中住”和“纵然宾客远相过,山窅云深不知处”,则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和期待。这里的“携妻带子”、“入山”、“山中住”等词语,都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诗意。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