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乐完聚,贫贱生别离。连年远行役,心死精力疲。
世途所履历,半篇《北征》诗。兹行怀倍恶,重与诸子辞。
大女甚哽咽,欲语声不随。意云爷早返,免我日夜思。
次子病初起,阿母亲扶持。母子相对泣,侍婢亦惨凄。
幼女初发疹,生死未可知。眼尰不见我,涕泪寻缝垂。
侵晨当发脚,眷恋住移时。有爱不忍割,爱反割我肌。
堂上白头父,相送立如痴。生我乏孝养,重累反相遗。
天晚日色薄,庭叶响枯枝。萧萧北风急,瘦马那可骑。
欲求斗升禄,活此老少饥。苦无辟谷术,可免尘网羁。
栗里乞菊本,淮南分桂枝。三聘不肯顾,清风满茅茨。
卧龙此时起,霖雨八极施。而我干明主,已枉人共知。
操竽向齐门,定启后世疑。古来豪杰士,所困惟蒸炊。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思任的《会试感怀》。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解:
诗句释义:
- 骨肉乐完聚,贫贱生别离。连年远行役,心死精力疲。世途所履历,半篇《北征》诗。兹行怀倍恶,重与诸子辞。
- 大女甚哽咽,欲语声不随。意云爷早返,免我日夜思。次子病初起,阿母亲扶持。母子相对泣,侍婢亦惨凄。幼女初发疹,生死未可知。眼尣不见我,涕泪寻缝垂。侵晨当发脚,眷恋住移时。有爱不忍割,爱反割我肌。
- 堂上白头父,相送立如痴。生我乏孝养,重累反相遗。天晚日色薄,庭叶响枯枝。萧萧北风急,瘦马那可骑。
- 欲求斗升禄,活此老少饥。苦无辟谷术,可免尘网羁。栗里乞菊本,淮南分桂枝。三聘不肯顾,清风满茅茨。卧龙此时起,霖雨八极施。而我干明主,已枉人共知。操竽向齐门,定启后世疑。古来豪杰士,所困惟蒸炊。
译文:
- 骨肉团聚后再次分离,连续几年远离家乡去征战。世界的道路经历许多磨难,半辈子的《北征》诗都记在了心中。此行让我更加厌恶这一切,要和儿子们告别。大女儿很伤心地哭泣,想说的话却说不出来。我想爷爷早日归来,可以免去我的忧虑。次子刚生病需要照顾,母亲也在旁边支持我们。母子俩相互依偎在一起哭泣,侍女也悲伤地落泪。清晨就要出发了,舍不得他们停留了很久。我非常舍不得离开他们,因为离别的痛苦让我无法忍受。
- 堂上的白发父亲,站在那里像傻子一样。我出生时就缺乏父母的关爱,现在还要拖累他。天色晚了,太阳光很微弱,院子里的树叶在风中作响。北风吹得越来越急,可怜的瘦马怎么能够承受。想要寻求一些微薄的俸禄,却要养活这么多老人和孩子。没有找到长生不老的方法,只能免除世俗的束缚。我从栗里乞求到菊花,从淮南分配到桂花。三次应聘都没有被采纳,只换来清风扫过简陋的房屋。卧虎般的英雄即将崛起,天下的雨水都在下着。而我这样的平庸之辈,却被众人所知为无能之人。拿着玉制的笙去齐国的大门,一定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自古以来的英雄豪杰,最大的困扰只是生活困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参加科举考试时的感慨。通过对比“骨肉乐完聚”和“贫贱生别离”,反映了人生无常、亲情珍贵的情感。同时,通过描述出征的艰难、家人的思念、旅途中的辛劳等细节,展现了作者在外求学的辛苦及对家庭责任的承担。最后,通过描写官场生活的艰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而又不失幽默诙谐,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