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天求法地,楼阁倚孱颜。
忆得旧游日,鸟鸣春树间。
行循惠山涧,坐对玉岑山。
逸师既卓锡,谈玄觉冥顽。
室飞花似雨,洞锁铁为关。
安能脱尘鞅,卜居相往还。
【注释】
义天:即义真,南朝宋诗人、文学家。求法地:指佛教圣地。楼阁、倚孱颜:指佛寺的建筑。孱颜,指山。旧游日:过去游玩的日子。鸟鸣春树间:春天里,鸟儿在树上欢快地歌唱。行循惠山涧:沿着惠山的山涧行走。坐对玉岑山:坐在玉岑山的山顶上。逸师:指僧人。卓锡:把锡杖挂到山上,表示出家修行。冥顽:愚昧无知。室飞花似雨:僧房内鲜花盛开,如雨下。洞锁铁为关:石窟里用铁锁把门,不让外人进入。尘鞅:世俗的纷扰。卜居:占卜选择居住的地方。相往还:互相往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隐士生活的诗,写一位僧人在山中与世隔绝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隐士清高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超然,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诗的第一句“寄逸闲叟”,直接点明主题,表达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山中的所见所闻,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他看到了佛寺建筑的雄伟壮丽,听到了鸟儿在树间的欢快歌声,也感受到了阳光洒满山林的温暖气息。这些都让他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美好世界。
在诗的第三句“忆得旧游日,鸟鸣春树间”中,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山中的游玩经历,那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他曾经在这里与朋友们一起畅谈理想,分享彼此的喜悦与忧伤。那些美好的回忆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让人不禁感慨万分。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怀念与留恋。
诗的第四句“行循惠山涧,坐对玉岑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活动场景。他沿着惠山的山涧漫步,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然后静静地坐在玉岑山的山顶上,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与宁静。这种生活节奏虽然缓慢,但却充满了诗意与浪漫色彩。
接下来的两句“逸师既卓锡,谈玄觉冥顽”则转向了对僧人生活的描绘。诗人看到僧人已经将锡杖挂到了山上,这意味着他已经决定出家修行了。这种举动让诗人感到敬佩与感动,因为他知道这是一种对佛法的追求和信仰的体现。同时,他也看到了僧人在谈论玄学时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这让他也深感震撼与敬佩。
在诗的最后一句“安能脱尘鞅,卜居相往还”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决心。他希望能够摆脱世俗的纷扰与诱惑,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来度过自己的余生。这种愿望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以及内心世界,展现了一种清幽、宁静而又深沉的人生态度。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首对人生哲理进行深刻探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