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老秃翁,丧女及二妇。
情钟政我辈,况尔中年后。
值兹世浊恶,喧呶互纷揉。
达观了死生,放浪无何有。
泛览经律论,一室仅如斗。
蒲团竹匡床,趺坐各双肘。
心如大圆镜,触处靡不受。
荣辱既俱忘,恒欲烹走狗。
独怜孙与甥,哀哀失慈母。
谁能断嗔爱,毗耶有无垢。
所谈不二法,究竟唯濡首。
宿业想未偿,惊心血屡呕。
深秋天气暄,桑柘叶黝黝。
念子筑杭城,土石躬自负。
城高石易尽,鞭棰无所取。
书来知近况,黧面龟两手。
新谷幸登场,日夜操杵臼。
悉供役夫养,老稚曷糊口。
安得海宇清,关塞忘战守。
归耕对儿女,畜鸡豢肥牡。
侧闻王师出,铁马渡河久。
中军霍嫖姚,报国忠肝剖。
鼓行捣虎穴,若拉枯共朽。
捷书尚未至,西风又衰柳。
思之转郁陶,浇愁唯有酒。
兴亡信有数,蛇断秦鹿走。
这首诗由顾玉山创作,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来表达对世事的感慨。
金粟老秃翁,丧女及二妇。
这是顾玉山对自己年老失妻、女儿早逝的痛苦经历的描述。
情钟政我辈,况尔中年后。
顾玉山感叹自己年纪轻轻就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中年时期所遭遇的困境和挑战表示了深深的无奈。
值兹世浊恶,喧呶互纷揉。
顾玉山描述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社会风气的败坏,人们相互争斗,互相干扰,让人感到心烦意乱。
达观了死生,放浪无何有。
顾玉山通过达观的态度看待生死,认为生死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不必过于执着。同时,他表达了自己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
泛览经律论,一室仅如斗。
顾玉山通过阅读经典的教义和理论,试图寻找生活的真理和方向。然而,当他意识到只有一个人居住的空间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在寻找生活意义的道路上是多么的孤独和无助。
蒲团竹匡床,趺坐各双肘。
顾玉山描述了他的修行环境,一个简陋的蒲团和竹制的小床。他每天盘腿坐在地上,双手放在膝盖上,这是一种冥想和打坐的姿势。
心如大圆镜,触处靡不受。
顾玉山比喻自己的内心像一面镜子一样明亮,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能坦然接受。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豁达和淡定。
荣辱既俱忘,恒欲烹走狗。
顾玉山在面对生活中的荣华富贵和屈辱打击时,都能泰然处之,甚至有时候会想要用烹煮的方式来处理那些无用的宠物。这显示了他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独怜孙与甥,哀哀失慈母。
顾玉山特别怀念他的孙子和外甥们,因为他们是他的最爱。他们失去了慈祥的母亲,这让顾玉山感到深深的悲哀。
谁能断嗔爱,毗耶有无垢。
顾玉山质疑人们是否能断绝贪嗔痴爱,因为他相信因果报应是存在的。他希望自己的行为不会有任何污点,能够达到佛教中的“无垢”。
所谈不二法,究竟唯濡首。
顾玉山认为佛法的核心在于“无我”,即超越自我,达到一种空灵的境界。这是他修行的最高境界。
宿业想未偿,惊心血屡呕。
顾玉山深感自己的业障未了,常常因为心中的牵挂而感到痛苦和不安。
深秋天气暄,桑柘叶黝黝。
顾玉山描述了深秋时节的景色,天空晴朗但气温较高,桑树和柘树的叶子已经变得黯淡无光。
念子筑杭城,土石躬自负。
顾玉山思念儿子为了建城而辛苦工作,亲自承担起所有的重担。
城高石易尽,鞭棰无所取。
顾玉山意识到城墙越高,石头越重,但自己的力量有限,无法继续承担更多的任务。
书来知近况,黧面龟两手。
顾玉山得知家人来信告诉他他们的生活状况,发现自己的脸色变得黝黑,手上的皮肤也变得粗糙。
新谷幸登场,日夜操杵臼。
顾玉山看到新收获的庄稼已经成熟,全家人开始忙于收割和舂米的工作。
悉供役夫养,老稚曷糊口。
顾玉山意识到为了供养家中的仆人和孩子,他必须努力工作,否则就无法维持生计。
安得海宇清,关塞忘战守。
顾玉山渴望世界和平安宁,希望不再有战争和防御。
归耕对儿女,畜鸡豢肥牡。
顾玉山希望回到农村过平静的生活,照顾自己的儿女,让他们健康成长。
侧闻王师出,铁马渡河久。
顾玉山听到朝廷的军队出征,士兵们骑着铁甲马匹渡过黄河。
中军霍嫖姚,报国忠肝剖。
顾玉山赞美中军大将霍嫖姚英勇善战,为国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鼓行捣虎穴,若拉枯共朽。
顾玉山想象着士兵们勇猛地冲锋陷阵,就像拉倒一根木头一样轻易。
捷书尚未至,西风又衰柳。
顾玉山期待着捷报的到来,但西风却带来了更加萧瑟的景象。
思之转郁陶,浇愁唯有酒。
顾玉山因思念而生愁,只有喝酒来排解心中的郁闷。
兴亡信有数,蛇断秦鹿走。
顾玉山认为国家兴衰自有其规律,就像蛇断后秦鹿四散逃走一样。